第05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张燮林——

奉献乒坛 为国争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本报记者 孙龙飞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8日   第 05 版)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乒乓球世界冠军成员、长胶打法的创始者;他曾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率队夺得1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冠军,13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他就是张燮林,耕耘乒坛一辈子,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作出重大贡献。9月13日,他被授予“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感谢党的培养和国家的关怀。”张燮林说:“我很荣幸,乒乓球给了我一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运动员的张燮林,在比赛中常能把几乎落到地板上的球变魔术般地削回去,许多乒坛高手败在他的直板长胶削球打法下,张燮林因此被称为乒坛“魔术师”。

  1960年,张燮林获得上海市运动会乒乓球单打冠军,当年12月,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运动员进京集训,备战次年举行的北京世乒赛。在这场世界大赛中,张燮林先后淘汰日本队两位名将,为中国队再夺世乒赛男单冠军“圣·勃莱德杯”扫除障碍,他自己也登上了男单季军领奖台。

  1963年布拉格世乒赛,张燮林为中国队首次蝉联男团冠军建立奇功,并与王志良搭档获得中国队史上首个男双冠军。1971年名古屋世乒赛,他与林慧卿合作,成为中国队首对混双世界冠军。

  “祖国荣誉高于一切!”张燮林和队友们在多届世乒赛上奋力拼搏,为中国队在世界乒坛保持长盛不衰奠定了坚实基础。

  退役后,张燮林在国家队担任副总教练、女队总教练等。在执教的20多年里,他秉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指导理念和“百花齐放”的培养模式,带出的队伍打法全面,运动员风格多样。葛新爱、焦志敏、邓亚萍等一批世界冠军脱颖而出,屡创佳绩。

  张燮林这样描述所带队伍的技术特点:“世界上没有的,我们都要有;世界上有的,我们要更好。打法多了,对手就很难捉摸透我们。”

  在张燮林指导下,中国乒乓球女队共取得10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多次女单、女双、混双冠军,以及3枚奥运金牌。1996年,国际乒联授予张燮林“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

  张燮林在团队管理中也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他曾提出“28个心”的治队理念——对党和国家要“忠心”,对社会公共事业要有“爱心”,上场时要有“自信心”……

  离开教练队伍后,张燮林到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担任副主任,继续为乒乓球事业贡献力量。退休后,他长期关心国家队的发展和建设,并积极致力于乒乓球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张燮林希望,中国乒乓的拼搏精神和优异成绩继续被发扬光大,以此助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人们在挥洒汗水中收获健康与快乐。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