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帮扶实施以来,皂角精产业提质增量——

皂角树变身致富树

本报记者 陈隽逸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7日   第 16 版)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新寨村村民彭国祥没想到,自家种的皂角树变成了每年收益超2万元的“摇钱树”。

  猫场镇种植皂角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村民学会在皂荚的皂角籽中取出皂角精,销往沿海地区。经过40余年发展,猫场镇已成为西南地区大型皂角精加工集散地。“年加工皂角精4000余吨,成品1600余吨,年销售额达4.8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90%以上。”织金县皂角产业商会会长、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谢伟说。

  走进美滋堂公司,20多名工人正在熟练加工皂角籽。在这里,每天加工的皂角籽不少于1.5吨。谢伟介绍,从皂角籽中剥出完整的皂角精是一项精细活,目前还没有能代替人工的机器。全县每年加工皂角精,带动6120户2.5万余名群众增收6000多万元。

  “‘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实施以来,皂角精产业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谢伟说,2020年6月,在全国工商联的联引下,吉利集团通过李书福基金会向织金县捐赠5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猫场镇建设皂角精加工车间。织金建成4000余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织金黔织明光、贵州江黔、贵州韦能、贵州碧诺美等7家皂角精加工企业入驻。2023年,入驻企业总产值超1亿元,带动4500余户1.5万余人灵活就业。

  织金皂角精产业的原材料和销路“两头在外”。皂角树在全县分布零散,每年最多能提供100吨左右的皂角籽,而全县每年的皂角籽加工需求量为数千吨。2019年至2020年,在全国工商联帮扶织金县“一棵皂角树”产业扶贫资金支持下,县里新增皂角种植4885余亩。如今,织金县皂角种植面积达52.07万亩。

  “依托全国工商联定点帮扶平台,延伸皂角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将织金皂角推向品牌化、标准化、高端化。”织金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薇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