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点染方寸之间 共赏花好月圆(传承)

本报记者 王伟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7日   第 06 版)

  陈琴(右一)在指导社区居民制作团扇。
  王 雪摄

  房前屋后,彩灯高挂;街边巷口,月饼飘香。

  这几天,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石湖社区里,处处弥漫着喜迎中秋佳节的氛围。在社区活动室里,一场以团扇制作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国家级非遗项目制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琴现场传授技艺,十几名社区居民化身非遗“匠人”,用一片磨砂布,一粗一细两支毛笔,点染间把花好月圆美景搬上圆圆的扇面,制作出了一把把充满中秋味的精美团扇。当天,陈琴创新设计了一把木制团扇,其上镂空部分采用苏州园林的窗花图案,加上苏州市市花桂花的造型,整个扇框形如圆月,寓意着花好月圆。

  今年61岁的陈琴从事苏扇设计制作已近40年。苏扇以雅致精巧著称,最负盛名的是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苏扇方圆尺素中融合了雕刻、染织、编结、装裱、烙画、漆艺、书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通草堆花等多种艺术手法。而其中,团扇因扇形似圆,有团圆之意,别称“合欢扇”。古诗中也有对团扇的描写,寄托了中秋团圆的寓意。

  在石湖社区,第一次体验团扇技艺的居民,不到半小时便可制作完成。而作为非遗传承人的陈琴,制作一把工艺品级的团扇,往往要花费不少时间。

  “要在方寸之间点染景物,很考验功底。”陈琴说,一根竹条要变成一把团扇,从扇形构思、画稿和制图,到扇骨的选材、削边、打磨、抛光等,要经过数十道的工序。其中,烤框难度尤其大,要在2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经过数十次烘烤才能初步定型,有时烤断很多根竹子,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团扇框。

  苏扇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刺绣、书画、雕刻、缂丝等都可以与苏扇完美融合。陈琴说,“一扇百工”的“百”字不仅体现在制扇技艺的繁复上,还体现在苏扇呈现的内容上。“为了体现苏州的传统文化,制扇人要阅读大量书籍,了解苏扇的文化内涵和精髓,并把这种审美和理解运用到苏扇的设计、制作上。”

  如今,随着更多的手艺人投身到苏扇的制作中,团扇也有了各种创新:结合园林花窗元素的团扇,极简雅致;融入玉雕、剪纸元素的团扇,细致精巧;融合团扇和屏风元素的扇屏则为家居生活增添风采。

  苏扇的制扇工艺复杂,入行门槛较高,“不仅要有美术基础,还要能全身心投入,耐得住寂寞。”为了传承制扇技艺,陈琴在创作之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带徒弟上。今年31岁的金灵从2015年起跟着陈琴学艺,这些年不仅学到了传统制扇技艺,还进行着创新。她不仅会使用电脑软件进行外形设计,还开发了许多与苏扇相关的文创产品。

  过去,团扇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在众多非遗匠人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团扇、了解团扇。每逢中秋佳节,很多苏州人依然会亲手制作一把团扇,在方寸之间点染风景,共赏中秋花好月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