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年轻人为何爱上“新中式”美学(新语)

卞向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6日   第 10 版)

  巴黎奥运会上,18岁的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邓雅文夺金后,头戴发簪,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年轻人身穿汉服,走在城市街头、旅游景点,成为一道风景;传统服饰元素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专业舞台,频频引发关注。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风靡一时,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服饰不仅是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的服饰制度在周代就初步成形,自汉代以后则作为“礼乐文化”的物化形式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的历代服饰,包含了天人合一、象天法地的人文观念,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从秦汉的质朴简洁到唐代的华贵典雅,从宋代的儒雅清秀到清代的繁复之美,形成了兼收并蓄、各美其美的中华服饰文化体系,并且辐射影响了周边诸多国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愈发强烈。他们积极拥抱“新中式”美学,并在线上线下的多种场景中,相互传递着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据统计,“新中式穿搭”话题在某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百亿次。

  90后女生设计出中国航天系列主题汉服,展现对“硬核浪漫”的想象;专业设计师给马面裙装上了拉链,让传统服饰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服饰,经由Z世代的创新创造,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我曾在欧洲设计学院举办过一场汉服主题讲座,身穿传统服饰的中国留学生成为全场的焦点,引起欧洲学生的好奇与兴趣。

  对“新中式”美学的关注与认知,也逐渐由表及里,走向对材质、细节、历史的深入挖掘。在风格方面,既注重保留中式美学共性,也注重传统美学的当代呈现,根植于“中”,造型求“新”;在款式造型方面,设计师既注重对中国传统式样的借鉴和改造,也注重将立领、斜襟、通袖、布纽等局部造型与国际潮流相结合、相转换,巧妙运用民族服饰的特色元素;在材料、色彩和图案方面,不仅运用宋锦、香云纱等传统丝绸品种,也化用中国特色纹样图案,让传统之美成为国风新潮。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期待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服饰,在Z世代的创新创造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向世界讲述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作者为东华大学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