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专题深思)

朱 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0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深刻表明,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一个民族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中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民族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在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体现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首要的是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文化源流、文化精神、文化演进规律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独特优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秉持开放包容,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同时,要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持续强化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中国学术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文化的发展是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守正创新中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既要秉持守正的正气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又要保持创新的锐气,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推动中华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