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更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上戏、看好戏(金台随笔)

卢 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3日   第 08 版)

  坚持剧目创作精品化、提升内容供给精准度、扩大受众人群覆盖面

  

  “文化大篷车来了!”在宁夏,载着演出人员和设备的车辆驶进村庄,总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从1984年宁夏话剧团第一辆“文化大篷车”驶向黄土高原的山川梁峁,40年来,送戏下乡的“文化大篷车”已更新了五代,行驶上百万公里,流动演出9000余场次,源源不断将精彩的文艺表演送到田野乡间。

  送戏下乡历史悠久,直到现在仍在文化惠民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的兴起,农民获取文化资源的途径更多了,但送戏下乡仍然以其现场感、完整度、互动性受到农民朋友喜爱。一出出好戏,为老百姓送去“文化大餐”,不断充盈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从《苏三起解》《霸王别姬》等传统京剧名段,到《梳妆迎亲》《寿州救驾》等经典秦腔剧目,再到结合现实排演的《闽宁镇移民之歌》等话剧,在乡村大戏台上,好作品滋润农民心田,让文化的魅力在广袤乡村绽放。

  送戏下乡,送的是文化和审美体验,也送去成风化人的力量。比如,山东省荣成市组织剧团演出小品《文明家园》,深入农村宣传信用的重要性,演出达400多场次,让“信用有价、守信受益”的理念更好地走进农民心中。许多剧目贴近农民生活、契合农民需求,涵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法治理念、推动移风易俗、发展乡村产业等方面内容,戏剧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提振农民精气神、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

  通过多年的发展,送戏下乡已不止于“送”,更播撒了一颗颗文艺的种子。宁夏京剧院的“文化大篷车”走乡串户,吸引了一些小戏迷学京剧,如今成长为青年演员的他们又成了送戏下乡的中坚力量。近来,山东吕剧、湖南本地汉戏、湖北地花鼓等一批地方小戏“送戏进城”,背后离不开专业剧团对农村剧团“手拉手”“结对子”的悉心指导培训。从“送文化”到“种文化”,送戏下乡有效启发文化交流,形成了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也要看到,推动文化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送戏下乡还有广阔发力空间。今年3月,山东省济宁市一场送戏下乡活动采用“群众点单,你点我演”的方式,将文化服务的“遥控器”递到村民手里,演出效果很好。这启示我们,弄清农民想看什么戏、创作农民爱看的戏,送戏下乡才能真正送到百姓心坎上。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送戏下乡是重要抓手。把戏送到哪、什么时间送、怎么送,都值得花心思细细研究。向脱贫地区、革命老区倾斜,重点围绕经贸活动、文旅场所、节庆庙会送戏,尽量安排在节假日和晚上,错开农忙、自然灾害时段,这样的安排更立足实际。文化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创新方法,落实奖励激励措施,在文艺团体与农民群众之间牵好线、搭好桥,周到安排、细致保障,才能让更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上戏、看好戏。

  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坚持剧目创作精品化、提升内容供给精准度、扩大受众人群覆盖面,定会有更多好戏在乡村舞台唱响,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起深厚的精神力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