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港澳台侨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两岸媒体记者在北京开展联合采访活动——

感受科技创新 助力融合发展(两岸脉动)

本报记者 程 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30日   第 06 版)

  体验无人驾驶、与智能机器人互动交流、了解生物医药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日前,由国台办新闻局、北京市台办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举办的“感受科技创新  助力融合发展”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在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媒体记者一同走进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经开区科技企业等参观采访,实地感受两岸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和北京科技发展动能。

  “基于‘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自动驾驶车辆能够提前减速避让行人,有效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的展厅内,工作人员边讲解、边通过大屏向记者们演示模拟该场景的画面。随后,两岸媒体记者一同坐上无人驾驶车辆,感受智能技术在交通场景的应用。遇到超车情况自动减速,智能避让行人和阻碍物,上路行驶平稳……“车里没有方向盘!”“没有司机也开得很稳。”无人驾驶车辆让两岸媒体记者直呼“厉害”,有台湾媒体记者表示,这是第一次体验无人驾驶的智能车,相信未来这样的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

  在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十分酷炫,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悟空悟空,可以做个俯卧撑吗?”机器人“悟空”在收到指令后,给大家展示标准的俯卧撑动作。流畅的沟通和表演,让两岸媒体记者纷纷鼓掌。随后,记者们还了解了人形机器人的迭代升级之路,以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场景。

  在全国首家两岸科技创新中心,两岸媒体记者一同参观了“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主题展览。展览以“桥”为链,用4个篇章深入阐述了两岸产业合作优势、基础条件、支持政策等。两岸科技创新中心于2023年9月在第二十六届京台科技论坛开幕式上揭牌,落地在北京经开区。据介绍,该中心由北京市相关部门和两岸有关协会、企业共同发起建立,旨在打造面向两岸科技企业的创新融合发展综合服务平台,目前设有科研协同、成果展示、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才交往、企业服务六大功能平台,推动京台科技合作和两岸优势产业对接。

  “北京经开区是‘三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高精尖制造业主阵地,具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和优质的发展环境。我们将依托两岸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两岸科技、人才和产业资源优势,加强政策宣传贯彻,支持台商台企发展。”北京经开区营商合作局负责人说。两岸科技创新中心发起单位代表、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邱全成表示,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研发水平具有领先优势,“两岸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提供两岸科研协同、成果展示及技术交流等,这些都可以协助台商台企在大陆更好地发展,助力两岸企业更好地合作。”

  “作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我们很感谢申报过程中这里提供的一条龙服务,遇到什么问题都有人免费协助,效率很高。”北京瑞爱鑫生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勋表示,该公司于2023年12月入驻,是两岸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批入驻企业,“希望将来有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到这里,促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和项目落地。”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