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宇宙的梦想,属于每个中国孩子

葛 竞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第 20 版)

  《宇宙的梦想》:葛竞著;晨光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宇宙”在这部作品中有三重含义:它是故事,是人物,也是主题。儿童文学《宇宙的梦想》以中国航天发展的辉煌成就为背景,讲述两位小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和航天梦想。

  2018年以来,我受邀创作了一系列航天相关的纪实文学作品,查阅了很多资料,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起步的艰难、历程的曲折,也被航天团队的努力与成就深深震撼。

  我一次次走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采访那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采访中,我们不仅谈航天,也谈人生。

  有一位制造月球车的女工程师让我印象深刻。女性从事航天事业会面对更大的挑战,一个航天项目需要漫长的准备时间,10年、20年……女航天人要结婚生子,抚育孩子,但科研一天都不能停步,她是孩子的妈妈,也是月球车的“妈妈”,该怎样平衡这一切?女工程师给我讲了个故事。她的儿子知道妈妈常在单位加班,陪他的时间很少,却没有抱怨,反而非常自豪。他说:“我的妈妈不仅会开汽车,会开电瓶车,还会开月球车。月亮上就有我们中国的月球车!”一句简单的话,让我看到了航天故事中的情感与温度。这里有新时代中国母亲和儿童形象。孩子能够理解妈妈,为她对国家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

  在采访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老同学,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航天人。他说:“中国航天怀着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中国梦冲向宇宙,创造历史,要给每个中国人,尤其是孩子们的内心注入力量。”这一番话让我很受震动,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不仅脚踏实地推动中国成为航天强国,更是振奋人心的正能量,让中国孩子拥有更广阔的胸怀,满怀深情地热爱祖国,充满勇气地探索宇宙。

  宇宙也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我给他起名叫“肖宇宙”,表达我对孩子们寄予的期待:小小的童心,却可以容纳宏大的梦想与无限的未来。肖宇宙的爸爸妈妈都是航天工作者,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肖宇宙萌生了成为航天员的梦想。爸爸妈妈对他的梦想给予坚定的支持,引导他思考人生,树立志向。爸爸带肖宇宙去看火箭发射,对他说:“人很渺小,但心可以装下很大的梦想。”肖宇宙当时不能完全理解,但他把这句话铭刻在心,将它视为前行路上的一盏航灯。

  面对火箭发射失利,作为工程师的爸爸用实际行动回应困难与挑战,给肖宇宙树立榜样,让他不怕失败,更加勇敢。妈妈是一位月球车工程师,因为忙碌的工作缺席了孩子的少先队入队仪式,她从试验场给肖宇宙带来了一瓶沙子,这来自玉兔号出征前的演练场,类似月壤。一粒粒细沙代表了航天人聚沙成塔、托起梦想的凝聚力,也变成了揣在肖宇宙怀里的心灵“充电宝”。

  另一位主人公是男孩安知道,他的妈妈负责设计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喷嘴,是雕刻“火箭心脏”的工程师。安知道的妈妈用生命实践信仰,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失去妈妈的孩子固然委屈伤心,但最终,安知道理解了妈妈,决心追随她的人生志向。从妈妈那里,安知道懂得爱不仅是牵手而行的陪伴,更是永远发光发热的精神传承。那是人们把身心融入伟大梦想所激发的巨大能量。

  肖宇宙和安知道因为误解产生了一些冲突,但共同的向往让两个孩子最终团结一心、勇敢追梦,这也正是航天精神的缩影。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只有自己,常常会陷入忧愁与挣扎当中,而肖宇宙和安知道心里装着梦想、装着信仰,便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淮南子》说:“往来古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面对无限空间与无限时间,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永不放弃地坚持,才能抵达目标。中国人的宇宙梦想是如此美好浪漫、鼓舞人心,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那些曾经的梦想,正伴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一步步变成了激动人心的现实。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宇宙,他们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宇宙的梦想,属于每个中国孩子!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