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河北承德构建“跨城养老”服务体系

承接京津需求 发展康养产业(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报记者 万秀斌 张腾扬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第 14 版)

  核心阅读

  依托生态资源,加强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探索医养结合,与京津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共享医疗资源,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开展职业教育,推动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发挥区位和生态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养老服务需求,出台“一揽子”举措,构建便捷优质的“跨城养老”服务体系。

  

  青山环抱,景色秀美。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的山脚下,76岁的北京退休大爷刘庆功选择这里的寿康康养中心来安度晚年。“医、康、养、旅、娱五位一体康养服务模式,让人很舒服。”刘庆功说。

  到青山绿水间散心,去森林公园呼吸新鲜空气……如今,山清水秀的承德日益成为很多京津地区老人“走一走”“留下来”的选择。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承德依托紧邻北京、天津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生态资源,积极承接京津养老服务需求,完善医疗等服务设施,强化医养结合,加强职业人才培养,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打造“老有所乐”的康养旅游胜地,发展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

  发挥生态优势,打造旅居式康养体验

  康养,首先看环境。

  “咱拼搏了一辈子,就想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享晚年。”来自北京的老人徐志英说。

  生态花园、生态农业、水系景观、室外活动场……承德市双滦区万家祥和康养城打破了传统的“养老院”模式,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公寓。

  徐志英和老伴孙宝娣准备这个夏天在双滦区万家祥和康养城多住几个月。“这里环境优美、依山傍水,音乐室、健身房乃至琴棋书画相关器材设备等一应俱全,提供了丰富的日常文体生活。”徐志英说。

  已经是第三年来此旅居的老两口表示:“房间有呼叫系统,一键操作,第一时间就有管家上门服务。上个月组织我们到扬州旅游,还给老伴准备了生日蛋糕,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生日。”徐志英说。

  “近年来,每年5到10月,来这里旅居的北京老人越来越多。”万家祥和总经理陈雪表示。

  承德不断加强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康养产业集群。不仅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服务,还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晨光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隆化县嫩绿的群山之间,照得山间溪水金光闪烁。当地依托独特的温泉资源,将生态美景与度假居住相结合,开发以森林和温泉为特色的枫水湾森林温泉城,游客到此可以体验森林疗愈康养、温泉疗愈康养、中医特色诊疗康养等内容的候鸟旅居式康养。当地还打造热河谷温泉度假区,包含主题民宿、农事体验、户外宿营、自然研学等多业态的高标准旅游康养度假体验项目。

  除了体验丰富的度假区,价格相对便宜的温泉民宿也在隆化县蓬勃发展,在七家镇温泉村,公路两侧近200户村民经营着各具特色的温泉民宿。

  “房间里就建有温泉池,温泉水‘入户’。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北京、天津及承德周边的住客特别多,房间都不好订。”“竹坞清”宾馆经营者王义通笑着说,“一年收入几十万元,不少村民经营民宿挣到钱,还不断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居住体验。”靠着村里的温泉水,村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据统计,承德已打造7家温泉小镇,天域温泉等温泉旅居项目34个,打造高端民宿100余家,吸引京津老人旅居养老。

  强化医养结合,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

  对广大老年人来说,“就医方便”是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因素。“上了岁数,很多老人有基础病,需要医疗保障。”在承德旅居的辽宁老人李丽萍说。

  自承德主城区东北方向出发,沿着环山路行驶数公里,来到寿康康养中心。该中心坐落在一条幽静的山谷内,很多老人因为看中“医养结合”而选择在这里旅居养老。

  “上次来承德旅游,住在寿康康养中心,结果老伴突发脑梗,半边身子动弹不得。幸亏这里配建了医院,经过急救恢复了,于是今年选择回来住。”李丽萍说。

  寿康康养中心负责人高鹏介绍,“康养中心内建有二级康复医院,设门诊、内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等科室。现有医生护士70人,中心通过打造医、康、养、旅、娱五位一体康养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承德探索医养结合,目前全市2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53家医院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合作,北京参保人员到承德就医使用北京医保目录直接结算。不仅如此,承德推进养老机构评级标准互认,鼓励有能力、有资质的养老机构配建医疗设施。全市已初步构建了一个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在提供专业服务和优质医疗条件的同时,与京津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共享医疗资源,让老年人在此舒适养老。

  承德还依托本地中草药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康养”项目。

  在位于滦平县的鸿福养老护理院,老人们坐在一起品尝着特色药膳。“‘药食同源’,很多药材就是食材,而滦平道地药材资源丰富。”鸿福养老护理院负责人张贵说,“为适应老人口感,我们在执业医师和营养师指导下,研发了6款特色药膳,口感好且价格亲民。”

  药膳吸引了不少老人来此养老居住,目前养老护理院住了100多名老人,其中有7名北京过来的老人。“我们作为医养结合项目,院内配备了医疗检测设备,满足老人康养需求。”张贵说。

  完善服务保障,培养职业化康养人才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广大老年人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因此专业的养老人才必不可少。

  “每天早晨,我会仔细核对当天是否有新的老人入住,为在院的每一位老人检查生日、纪念日等重要信息,为老人办理入住和退房的流程,安排娱乐设施和房间设施,让每一位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吕双雪是万家祥和康养城前台工作人员,她日常还负责为院内老人普及智能设备的使用知识,从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到无线网络的连接,再到电视和投屏投影的设置,她都耐心细致地讲解。

  吕双雪毕业于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校园里,她曾接受了老年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老年社会工作的艺术、康复护理及中医养生保健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培训。

  近年来,承德不断加强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相关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教育。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老年事业管理、老年心理分析与咨询、老年营养分析与调理、老年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多层次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4年来累计招生240人。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开办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该学院目前已成为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

  “养老护理是一个朝阳专业,护理人员年轻化、专业化是大势所趋,就业前景广阔。”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科研中心副主任李馨介绍。学院经常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共同提高技能水平,已有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项;还会组织学生到各类养老机构、医院、社区学习实践,积累经验。“我们鼓励和引导更多更具活力、更高素质的年轻人加入,为养老行业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李馨说。

  近年来,承德积极组织和引导辖区内养老机构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从业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遴选部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有序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两年内,已新增316名养老护理员持证或取得更高等级认定。

  为进一步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承德先后与京津相关部门签署一系列养老领域框架合作协议,出台“一揽子”支持京津老年人来承的政策举措:65周岁以上京津老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车辆,景区门票减免;京津60岁以上人群入住养老机构满3个月可享受每月300元的异地康养补贴等,构建便捷优质、独具特色的“跨城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承德全市各类养老机构126家,其中公办机构35家、社会办机构91家,引进养老集团品牌企业,不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来承康养老人共11406人,其中北京市9530人,天津市1831人。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