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东方智慧(和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6日   第 13 版)

  中国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中方将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等系列活动。习近平主席将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亚洲,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凝聚国际共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历久弥新。70年前,周恩来总理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继载入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历经70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其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旗帜。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继承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为重要。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国家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历久弥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它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为国与国之间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环顾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依然突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行径逆流而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国际社会更应继承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主权平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对话提升互信,通过合作共建和平,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方向不断迈进。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写进宪法的国家,是核大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完善全球治理、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与各方一道,继承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谱写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