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科研团队揭示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第 12 版)

  本报重庆6月24日电  (记者王欣悦)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代方银教授团队通过研究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前景,已于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

  据介绍,动物界性染色体的组成呈现丰富的多样性。在哺乳动物中,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通常为XY,雌性则为XX,性别由Y染色体上的关键基因决定。而鸟类具有ZW染色体系统,雄性为ZZ,雌性为ZW。在昆虫中,性染色体组成以XX/XY系统为主。但鳞翅目昆虫与其他大部分昆虫不同,其性染色体以ZZ/ZW系统为主。

  因此,关于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的起源和进化受到进化生物学家的长期关注。近20年来,家蚕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但家蚕性别决定机制仍未被清晰解析,这与家蚕W染色体序列信息的缺乏有关。

  论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韩民锦介绍,团队应用二代短读长、三代长读长和Hi-C测序技术组装,获得家蚕雌性个体的染色体级别基因组,并开发了鉴定富含重复序列W染色体的工具,获得了长度约10.1Mb的家蚕W染色体序列。研究发现,家蚕W染色体包含雌性性别决定因子Fem拷贝137个、蛋白编码基因76个,这些信息对解析家蚕性别决定机制以及基于W染色体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还通过比较21个鳞翅目昆虫和3个毛翅目昆虫基因组,揭示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通过多种机制独立产生,并提出了鳞翅目W染色体形成的新机制——单个Z染色体转换,对理解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