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本报记者 李增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4日   第 03 版)

  图为E75铁路升级改造项目新建的跨线公路桥。该桥保证了列车高速行驶的安全,也方便了周边居民出行。
  本报记者 李增伟摄

  “坐上火车,我去华沙只需要一个半小时,省时又舒适。”在波兰比亚韦斯托克火车站的站台上,搭乘火车前往首都华沙的安娜女士对本报记者说。比亚韦斯托克市距华沙210公里,E75铁路升级改造前乘坐火车大约需要4小时。

  波兰E75铁路升级改造项目起点是奇热夫市,终点是波兰东北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比亚韦斯托克市,由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和波兰INTERCOR公司组建的联营体承建。项目主要内容是对71.24公里的沿线铁路和沿途主要车站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该项目是目前波兰单体合同额最大的公共采购类基础设施项目,对中波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2月,波兰E75铁路升级改造项目按期实现了奇热夫至比亚韦斯托克双主线的完工交付。该项目总监达米安·克尼亚兹介绍,奇热夫至比亚韦斯托克双主线并网运营后,区间内10余座翻新后的车站与站台均陆续投入使用,区间内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随着客流量的增加,我们不断提升运力。华沙至比亚韦斯托克单日内往返的客运列车由原先的4个班次增加到现在的11个班次,乘火车出行已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首选交通方式。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客运列车需要临时加挂车厢,才能满足运输需求。”

  项目施工部负责人阿督·古尔尼克是一位资深铁路建造工程师,他邀请记者到不久前完工的E75铁路轨道特大桥——乌霍瓦桥参观。乌霍瓦桥距比亚韦斯托克市约30公里,横跨纳雷夫河。大桥施工历时两年,全桥采用纵向和横向滑移施工技术。古尔尼克说:“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桥梁质量,都达到了欧洲一流水平!”

  “开展国际项目时,我们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电建市政集团欧洲分公司总经理井乐炜表示,“我们拥有管理与资金优势,当地企业拥有本地资源优势,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为当地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带来机遇。”

  “中方合作伙伴在项目管理、施工等方面有许多创新理念,助力项目高效推进。这些创新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波兰INTERCOR公司项目部主任玛尔库斯·盖姆萨表示。

  “友好合作!一起努力!……”走进中国电建市政集团位于比亚韦斯托克市内的办公楼,一间会议室内传出整齐的中文朗读声。这是中方青年志愿者在教波兰员工学习中文,每周两次,每次学习半小时。

  E75铁路升级改造项目部目前有中方员工10人,波方员工90余人。施工高峰期,项目部还雇用了1600多名波兰员工参与施工。

  项目部助理经理安娜·拉图什尼亚克毕业于华沙大学中文系,到今年8月在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工作将满4年。她说:“近4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在波兰的发展,我的人生也收获着成功。”

  井乐炜表示,中国电建市政集团已在波兰深耕10余年,在创新管理模式、确保工程按时履约的同时,积极融入波兰本土文化环境。“除E75铁路升级改造项目外,我们在波兰还有5个在建的公路项目。我们希望与波兰合作伙伴一道,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在盖姆萨看来,E75铁路升级改造项目是中企在波兰乃至欧洲打造的精品工程,实现了高水平设计和高质量建设。“这是中国管理、制造经验与波兰需求高度融合的范本。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少中国企业落户波兰。我们对与中国企业的长期合作充满信心。”

  (本报华沙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