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创新谈)

乘 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4日   第 19 版)

  想要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降低成本,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大量技术创新

  

  今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射捷报频传。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补充,商业航天已从初创期迈入快速发展期,凭借较为灵活多元的技术探索和创新实践,切实拉动了航天科技整体进步,服务于经济社会和百姓生活,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高频次、低成本的商业发射成为行业发展趋势。2023年我国共完成26次商业发射(含拼车和搭载),占全年发射的39%,成功25次,发射成功率达96%。随着越来越多火箭研发、卫星研制和数据应用的创新主体涌入,商业航天产业市场规模潜力巨大,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但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商业航天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民营航天企业呈现出较为孤立、零散的状态,有些企业创新性不强,且不乏一些盲目跟风、急功近利等现象。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进一步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全行业应当更加理性思考、科学部署。

  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最重要在于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

  从科技创新发挥的作用来看,想要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降低成本,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大量技术创新。例如,通过工程技术优化,使得同样重量的卫星实现更高的拍照分辨率;通过火箭构型及捆绑技术创新,将火箭运载能力提升2至3倍等。面向未来,需进一步锚定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高性能卫星平台、高效推进系统等技术前沿,潜心研发,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通过科技创新将发射成本降下去,才能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从根本上降低大众进入太空领域的门槛。

  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相关机制。近年来,我国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扶持效应日益显现。要进一步部署和发挥顶层研究、统筹牵引的作用,引导全行业同向发力,出台更多有利于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更加明确、稳定的监管政策和指导,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真正激发商业航天创新主体的活力。

  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依靠开放创新与合作。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产业创新联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前沿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和能力互补。

  当前,商业航天已成为备受世界航天大国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商业航天起步较晚,面临着全球快速发展的竞争压力。越是在这种背景下,越需要从业者保持定力,着眼长远,科学规划。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较早,航天从业人员基数庞大,人才基础雄厚。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全球最为丰富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相信只要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道路,商业航天将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新动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