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青年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青春之声)

李林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3日   第 05 版)

  “被低估了的宝藏小城”“仿佛闯入了漫画里的夏天”“更爱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小城”……在社交媒体平台,“来我家乡玩一天”“拍拍家乡风景”等话题浏览量动辄过亿。近来,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做起“家乡推荐官”,他们制作攻略、拍摄Vlog,积极宣传家乡的美食、美景、文化,带动一批乡村、县城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如今喊出“回村吧!趁年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家乡的一草一木中感受心灵的宁静,从熟悉的味道里追寻记忆中的美好……家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加油站”。这种对家乡的热爱、对故土的眷恋,源自每个人内心最朴实的情感,具有天然的向心力。在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中,广大青年自发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了解、知晓自己的家乡,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如果说爱家乡体现的是情怀,身体力行建设家乡,拼的则是思路和眼界。在浙江安吉,利用滨水生态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成的“绝美露营地”,正在成为城市周末生活的好去处;废弃矿坑和老厂房改造成的咖啡馆,移步换景,处处都是打卡点。如何在绿水青山中做文章,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如何挖掘传承乡村人文内涵,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美学经济”?年轻人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很多想法和点子都具有创见性。同时,年轻人“网感”强、会运营,用一系列“热梗”为家乡打响了知名度,助推“乡村游”“县城游”。

  让年轻人发挥优势特长,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还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保障。近年来,各地着力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不断提升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北京市平谷区从住房安居、交通出行等方面,为“博士农场”量身定制人才政策服务包;湖南浏阳市实施乡村人才素质提升等人才培育工程,培训职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人才正在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各地应进一步深化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打通堵点、疏通盲点,为年轻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资金、政策、配套支持,同时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活便利度上下功夫,让年轻人回得去、留得住,扎根乡土,奉献家乡。

  广大青年怀揣生于兹长于兹的深厚情感,积极推介家乡、建设家乡,定能让“流量”变“留量”,在熟悉的地方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