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西坝河的四季(杂记)

陈剑萍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2日   第 08 版)

  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可能听说过“西坝河”这个地名。儿时,我家就住在这儿附近。一晃儿,我家搬回西坝河边居住,已经十八年。

  记得入住不久,我认识了一位在楼下闲坐的老人,聊天中说起家门口的西坝河,老人乐呵呵地讲起它的由来——

  说起西坝河,先得讲坝河。坝河又名阜通河。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为了解决元大都至通州间的漕运问题,在旧水道的基础上,拓建出一条运粮渠道阜通河。为了保证京城用水及解决通航问题,又在阜通河上建造了“阜通七坝”。当中,常庆坝以西、今天的坝河河道夏家园段,得名西坝河。可不要小瞧这条坝河,在元代是可以漕运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当年河上鼓满船帆,漕运码头上,到处是装卸货物的号子声、商贾小贩的叫卖声。只是到了清代后期,因水源不足、淤塞失修,这条河才逐渐失去了漕运功能……

  我家距西坝河直线距离不足三百米,从楼上一眼望去,宽约三十米的清澈河道尽收眼底。家住西坝河边,可以欣赏到这条河一年四季不同的美。

  回想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早晨,窗外的鸟鸣声声入耳;拉开窗帘,只见喜鹊在小区的草坪上一跃,一下飞上了河边那棵老枣树的枝头。

  我沿着河边散步。西坝河的河水涨了,原来是从上游尚家楼水闸的滚水坝放来了春水。随着气温升高,河里的水草精神抖擞地生长,有的竟长到两米长。

  河边,槐花从树上掉落。小山坡上,一位大姐正在采槐花,她告诉我:“春天的槐花不老,我们叫它槐米,清香极了,可以用来包包子、摊煎饼。”

  不远处传来“隆隆隆”的声音。近前,见到一艘船,上面站着三名男子。其中一人站在船头操控螺旋桨,另两人各手握一把粗大的钢叉,用力挑起河里的水草,再反手将水草倒在船上。半个多小时过去,他们清理出十平方米左右的河道,船上也堆起了湿漉漉的水草垛。

  满载水草的船,调转头向着北岸驶去。岸上有一架马达操控的起吊钢索架,有人负责挂钩起运,有人放下架子后整理水草,岸上、船上密切配合,水草上了岸。河道内的水草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断根脱落,需要及时打捞。“春天水暖,水草长得快,得经常清。我们每年清理河道、打捞水草,要从早春干到上冻。”师傅们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西坝河美,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近年来,西坝河道两侧,栽种了不少具有较强抗污染性和修复性的树种,如银杏树等。岸边,还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的监测排污口的探头,每天定时有巡河人员。偶有污水排入河中,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眼下正是夏天,河边的枣树、桃树、杏树、柳树、槐树、银杏树……满树的绿叶,一片郁郁葱葱。

  “奶奶,蜻蜓!”一个小男孩指着河边的山坡,一簇盛开的紫色喇叭花上落了一只绿蜻蜓。在河边散步的我,被小男孩的笑声一下子带回了童年——

  那时北京的三环路还没有修。我和邻居家的小哥哥来到西坝河边玩耍,看见大人们扛着鱼竿、拎着小桶和马扎来钓鱼。河中游动着小鱼小虾,河中间长满碧绿的荷叶。偶尔我会得到一朵粉色的小荷花。当时的西坝河边还有大片菜地,比如现在我家所在的夏家园社区。出生在北京的作家叶广芩就曾在文章中写道:“夏家园也是种菜的地界儿,夏家园的菜长得比太阳宫的好,这里离东、西坝河更近,是元代通大都的漕河,因水源丰富,土地更肥,所有的菜都很水灵。”

  “爸爸,你小时候这里有鱼吗?”“有鱼,我还在这河里游过泳呢。”一名男子抄起捞鱼的小网兜,一下捞起了河里的鱼、虫。

  “呱,呱呱”,岸边传来青蛙的叫声。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高一声低一声地学叫着,给这静谧的河边带来了几分欢乐。

  微弱的月光下,我踏着河边的石台阶上行回家。路旁的草丛里缓缓地鼓起个小土包,我好奇地蹲下身仔细观察。一只小刺猬从土里钻出来,一骨碌滚出好远,在低洼处不动了。我没有打扰它,缓缓起身走远。

  当时间走过夏天来到了秋天,西坝河又换上了另一套衣裳。立秋了,雷雨过后,蟋蟀盛鸣。蟋蟀喜欢潮湿的环境。偶尔,我会在西坝河边遇到拿着玻璃罐或者小容器的人,蹑手蹑脚地扒开杂草,轻声模仿着蟋蟀的叫声。

  风吹来,叶落了。两个小男孩捡起河边的杨树叶,用手撸掉主筋旁的叶子,再把它放进掌心搓揉着,然后两人交叉着拿起叶筋,玩起“拔根儿”比赛。我悄悄地停下脚步,专心地看着,小时候我和弟弟玩拔根儿的情景立时浮现在眼前。

  当强劲的秋风骤起,银杏树的果实噼里啪啦地掉落。水色天光中,河边金黄色的银杏叶漫天飞舞,这是喜欢打卡摄影的人们的欢乐时刻。

  冬天来了,河边的院子里飞舞着色彩缤纷的落叶。河水还没有上冻。西坝河里,几只野鸭仍在河中追逐,一会儿一个猛子扎入水下,一会儿又“嘎嘎嘎”地叫着;美丽的鸳鸯轻轻地游着,有时几乎一动不动;大白鹅悠悠然地在水面划过。

  雪花轻轻地飘落,河水一点点地封冻了。大雪飘洒在河边小山坡的草地上,为小草盖上了暖被。溜冰车的孩子和肩上扛着小冰车的大人欢快地走来了;玩“抽冰嘎”的孩子手里拿着冰嘎和抽鞭兴冲冲地跑来了;还有具备高超技巧的滑冰人,引起人们的喝彩……一晃儿,这些已经是记忆中的画面。

  西坝河的四季风景变换,西坝河边也在发生着变化。去年年底,地铁17号线北段开通运营。西坝河地铁站距离西坝河河道直线距离不足两公里。我特意跑去先乘为快。偌大的站台厅里,最醒目的是四幅巨大的天青色装饰墙。在柔和的灯光映衬下,墙上舒缓地“游动着”抽象的鱼群,几尾橘红色的鱼更如浮雕般充满质感。眼前所见,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家门口的西坝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