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杭州高新区(滨江) 奋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新征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1日   第 19 版)

  钱塘江南岸,林立高楼勾勒出城市天际线,这里是浙江省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占地不到全省0.1%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省3.0%的地区生产总值。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家上市公司,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5.6%,人才总量超48万人。杭州高新区(滨江)扛起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的责任担当,争做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深入推进“136”主题攻坚活动,以“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为主题,统筹推进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高能级国际城市建设“三件大事”,大力实施创新提质、产业提能、改革提效、开放提升、共富提速、城市提级“六大行动”,推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效。

  

  强化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能级向高攀升

  数字经济是杭州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依托现有产业集群优势,杭州高新区(滨江)以创新为“核”、产业为“基”,谋划推进“一园三谷五镇”的产业发展新布局,推动产业能级不断向高攀升。

  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为展示窗口,杭州高新区(滨江)着力打造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加快实现“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跃升,建设“中国视谷”,力争到2027年总体规模突破万亿元。今年2月,“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正式开工,项目投产后,将作为视觉智能产业重要的孵化器和加速器。2023年,全区视觉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3358亿元,占杭州市视觉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比重四成以上,共集聚340余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觉领域企业,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

  以充分释放大科学装置效能为主线,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加快推进国际零磁科学谷建设,启动建设“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装置项目”(简称“极弱磁大科学装置”)的首个交叉研究平台,发布杭州江南科学城工作指引,成立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整合项目、人才、资金、空间等创新要素,联动多个科创平台,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的协同创新,聚力发展零磁医学、量子信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极弱磁大科学装置衍生应用的首个科技转化成果已形成2万多份数据。

  杭州高新区(滨江)启动建设“中国数谷”一年多来,在构建数据基础制度、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方面开展前沿探索,“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治理体系基本成形,在金融、生物医药、多媒体等行业的6个场景中应用。目前,数联网首个枢纽节点上线,数联网接入一体机(数联猫)交付投用;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落户,累计上架数据产品1767个,注册数商企业1254家,完成交易45.75亿元;“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流通合规中心成立、数据要素“改革沙盒”试点方案发布,全面系统贯彻“数据二十条”的改革理念,努力成为参与全球数据产业发展竞争的创新中心。

  多个高能级平台充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杭州高新区(滨江)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这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00件,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数字经济综合评价等稳居全省第一。

  持续改革创新

  打造共同富裕实践范例

  高新产业集群是杭州高新区(滨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全力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最大增量。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筑牢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动力、保障力和均衡力,擦亮产业共富、民生共富、全域共富三大品牌,打造具有高新特色的共富实践范例。

  聚焦产业共富,探索“一区多园”合作模式。杭州高新区(滨江)充分发挥高新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富阳区、萧山区共同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简称“滨富特别合作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简称“滨萧特别合作园”),推动先进制造业项目、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跨区域落地,实现要素资源协同、产业生态共建、发展成果共享等裂变效应,既破解了产业空间瓶颈,又带动了区域共富。目前,滨富特别合作区聚焦集成电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导向,累计落地项目22个,总投资329亿元;滨萧特别合作园聚焦“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建设,累计落地项目19个,总投资272亿元。

  聚焦民生共富,深化嵌入式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一老一小一人才”,杭州高新区(滨江)持续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教育方面,探索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模式,由政府和企业共建,因地制宜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员工子女照护难问题。医疗方面,在产业园区中打造嵌入式卫生服务站,破解员工上班时间与医院开放时间冲突的问题,让员工享受一站式就医服务。养老方面,创新实施“多代同楼”互助养老模式,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聚焦全域共富,在全省首创现代产业社区。作为浙江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杭州高新区(滨江)根据企业密度高、通勤人口多的特点,大力建设现代产业社区,突破传统社区的服务范围限制,将服务对象从社区居民变成企业和员工。2023年挂牌成立的星光产业社区,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全省率先制定产业社区规范标准后建立的首个现代产业社区,下辖30座大厦、1个商业综合体,服务产业人口近3万人,打通服务企业和员工的“最后100米”,以定制式服务满足企业和员工在产业、生活和政务等方面全方位的需求,助力园区实现“上下楼邻里关系更温馨,上下游企业协同更紧密”。

  聚力开放创新

  建设近悦远来国际滨江

  抢抓第19届亚运会成功举办带来的发展机遇,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物的开放”“人的开放”和“制度开放”,不断提升链接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

  今年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持续打造“赛”“会”之城,发布赛演经济政策,引进高规格赛事和演艺活动,完善商贸、文娱等配套服务,打造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打卡场景。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和网球中心(“大小莲花”)举办热门演出活动19场,接待入场观众超100万人次;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250巡回赛将于今年9月首次落户杭州市滨江区。以“大小莲花”为中心,杭州高新区(滨江)还统筹规划杭州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使之成为世界一流的滨水空间和总部企业集群。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智力支撑,更是引领地区实现创新突破的动力源。今年5月,杭州高新区(滨江)新一轮“5050计划”再度升级,提供七大维度、最高2000万元的扶持;发布“青链”行动计划,对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元宇宙、未来网络等前沿赛道的青年创业者,给予3年最高500万元资助;开展“Find HZ滨江行”活动,支持外籍人才来滨江访工访学、考察交流、项目合作;启动第二届“Hi TECH”全球青年创业大赛……多项人才政策为全球英才“蓄水池”加码扩容,引才势头持续向好。

  作为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的三大区块之一,滨江区块发挥数字经济特色产业优势,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和数字变革先行地。2023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数字服务贸易额746亿元,同比增长20%,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均居全省第一。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释放数据要素内在价值”入选2023年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建设最佳实践案例,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改革等两项经验入选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并向全国推广。近期,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全省率先开发口岸签证平台,立足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外籍客商和人才临时应急入境的切实需求,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方式,简化办事流程,为外籍客商和人才提供一站式、无纸化等口岸签证申请服务。

  未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数据来源:中共杭州市滨江区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