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法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力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金台锐评)

张天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0日   第 19 版)

  近期,中央网信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并于近日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旨在进一步整治网络空间涉企侵权信息行为,督促网站平台加强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维护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

  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也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然而,近年来,一些网络账号为非法牟利或攻击竞争对手,通过捏造事实、恶意关联、蓄意炒作等手段,发布涉企侵权信息,不仅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有的还对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干扰,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面对一些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网络“喷子”,企业往往疲于应对。不久前,安徽芜湖弋江网安部门破获一起“网络水军”案,犯罪嫌疑人通过编发网络负面信息、差评等,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相关上市企业股价一度受到影响,企业负责人苦不堪言,甚至对经营前景表示担忧。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涉企言论不能突破法律红线。涉企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危害高,必须以法律为准绳,给造谣者、抹黑者以惩罚,以此敲响警钟。近年来,随着民法典、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出台,网络立法更加健全,关于涉企网络谣言的执法和处理更加明确。去年8月,中央网信办印发《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明确了6类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以及处置办法,划明了网络涉企言论的法律红线,有利于进一步杜绝具有误导性、谣言性、侮辱性等性质的涉企言论在网络空间滋生蔓延。

  造谣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必须向网络造谣者“亮剑”,大力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对网络账号造谣和侵害企业名誉行为的惩治力度,涉嫌违法犯罪的要依法严厉打击,让传播涉企侵权言论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压实平台发现和制止谣言传播的责任,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降低企业维权的门槛和成本,让不法分子无空可钻。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