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全部批复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 王 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第 02 版)

  6月1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水利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水利事业相关情况。

  水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重要带动力量。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水利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坚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体系

  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建设目标,水利部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729亿立方米,成为沿线44座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76亿。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深化西线工程和东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2022年以来,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黑龙江林海水库、重庆向阳水库、云南桃源水库等26项大型水网调蓄结点工程开工。

  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介绍,水利部统筹推进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全部批复实施,72%的市级、40%的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启动省、市、县水网先导区建设,以水网先导区带动各层级水网建设;推动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加强水网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数字孪生水网,加快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体系,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前5个月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9246亿元,同比增加2743亿元,增幅达42%。实施水利项目3.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5%,特别是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水利项目新开工134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

  开展修复88条(个)母亲河(湖)

  水利部高度重视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持续深化建构河流伦理,深入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在全国层面选择88条(个)母亲河(湖)开展修复工作,通过“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保护修复。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全国跨省份重要江河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持续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华北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2023年同2020年相比,浅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2.71米,深层承压水水位平均回升6.42米。“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加大河湖保护修复力度,扎实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持续实施河湖生态补水,提高河湖生态流量的保障程度,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于琪洋说。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90%

  农村供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利部持续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对小型供水工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和改造。今年已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728亿元,完工农村供水工程3500多处,提升1751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战场。水利部高度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十四五”期间,安排中央资金2000亿元,对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不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生产了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大力推动农业节水灌溉。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2%,是节水潜力所在。水利部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地,强化取水许可,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大力推动灌区节水改造;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牛鼻子”,创新灌区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到2023年底,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6。

  今年5月1日,我国首部节约用水的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施行。于琪洋介绍,我国对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取水实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管理,已发放63万套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摸清全国各类取水口情况,加快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全国规模以上取水在线计量率达到88%。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