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联合国有关报告呼吁——

积极行动,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本报记者 曹师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第 17 版)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不久前发布《2024年世界野生动植物犯罪报告》称,当前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呼吁各国及相关机构积极行动,采取更强有力措施打击犯罪,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

  该报告每4年发布一次,这是继2020年和2016年两份报告之后的第三份系列报告。这份最新报告探讨了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情况,分析了背后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影响,并对当前应对野生动植物犯罪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根据最新报告,目前全球野生动植物犯罪的范围和规模仍然庞大。2015年至2021年,全球共缉获1300万件涉及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物,重量超过1.6万吨,包括食品、药品、活体动植物及用于奢侈品的象牙、动物皮毛等。这些非法交易物品涵盖16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种动植物物种,其中约3250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报告强调,由于可获得的数据有限,实际的野生动植物贩运量远远高于所记录的缉获量。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直接威胁相关物种数量,导致部分濒危物种在当地或全球范围内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复原力,对人类从自然获取的诸多社会经济利益造成损害。”报告还援引一项关于非洲大象的研究报告说,偷猎或其他威胁导致大象数量减少可能使中非雨林的地上碳储量减少6%—9%,在未来10—30年内可能造成200亿至2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研究发现,野生动植物犯罪猖獗是由偷猎者、加工者、非法贸易商等多方势力驱动的。有组织的跨国犯罪集团覆盖了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链的各个阶段,包括进出口、中介、存储、育种和销售等。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瓦利表示,必须对贩运链的供需双方采取强有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犯罪动机。

  近年来,全球在合作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大象、犀牛等标志性物种的偷猎、缉获量和市场价格均大幅下降。不少国家加大力度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也取得一定成效。印度尼西亚东部海域的蝠鲼长期受到非法捕猎威胁,2014年起印尼政府加大了执法力度,加强了对偷猎者、加工贸易商非法行为的干预,到2017年相关区域的蝠鲼狩猎量下降了85%;南非从2013年起生产和销售合成豹皮,并开展相关保护宣传教育,2018年当地真豹皮使用比例下降至50%。

  瓦利强调,各国采取的保护行动颇见成效,但野生动植物犯罪形式多样,非法贸易的规模仍然巨大,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应对长期和新出现的挑战。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灵活、有针对性且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有效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