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剑阁县“一树一策”保护数千株古柏

翠云廊里守护古树

本报记者 张 帆 游 仪 王永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第 14 版)

  脚下是泥土路,两侧是参天柏,离任3个多月后,张大军重走翠云廊,看望“老朋友”,“有感情了,心里头总惦记。”

  张大军是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汉阳镇原党委书记,“老朋友”则是剑阁县翠云廊的古柏。

  张大军还没走出多远,就听见有人扯着嗓子喊——

  “大军,你咋回来了?”汉阳镇七里村的护林员赵明沿着石板路,挎水壶,背镰刀,快步靠了过来。

  “最近雨水多,正好今天有空,来看看这林子护得咋样。”张大军轻拍赵明的肩膀,打开了话匣子。

  从白蚁防治,到雨季警惕落枝,围绕古柏保护,两人边走边谈。这条路,他们不知走过多少遍。

  作为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翠云廊拥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其中,剑阁段现存古柏共7778株,平均树龄1050年,最高树龄达2300年。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翠云廊考察时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剑阁县,自明代颁行的“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沿袭至今,并被赋予新的内涵。新出台的《剑阁县蜀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将古柏数量及生长状况等作为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重要内容和自然资源审计范围。与过去相比,离任交接不是简单统计数量变化,而是更注重古柏的综合状态,交接对象范围扩大到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护林员等。

  “我俩是古柏保护制度的见证人、落实者。”说起3个多月前的离任交接,张大军直言“容不得一点含糊”。

  “树一棵棵查,生长指标一项项核对。”张大军的脚步停在编号00402的古柏前,“就说这棵,去年8月根部土壤流失,险些出事,得亏救治及时。这里边,也有老赵的功劳。”

  按照“一树一人”日常巡护的原则,剑阁县组建了县乡村组网格化保护体系。50余名和赵明一样的当地群众,成为专职古柏护林员。

  抬头望,只见这棵古柏树干挺拔,枝叶繁茂,深褐色的树皮粗糙不平,纹理堆叠。“看这长势,好着呢!”赵明举起手机,拍下一张照片,“现在每天巡护的时候,我都格外注意这棵树。”

  制度落实到位,群众共同守护,翠云廊里古柏青。针对古柏存在的虫害、水土流失、自然衰老等问题,剑阁县实施“一树一策”科学救护方案,目前已实施砌石垒土3500余株、白蚁防治1800余株、支撑加固337株、救护复壮247株。

  5公里的巡护路走下来,张大军与赵明寒暄几句,准备返程。眼下,剑阁县成立了古柏保护筹备组,张大军担任组长,“我们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制度框架搭建好、把制度执行好,让这片古柏林代代相传、绿色长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