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建立健全科普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创新谈)

吴月辉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第 19 版)

  建立健全科普人员的职称评定制度,拓宽科普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盘活存量、提高增量,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上海举行首批科技传播专业高级职称获得者授证仪式,20多人获评科技传播高级职称,其中包括网名为“菠萝”的李治中、网名为“稚晖君”的彭志辉等“网红”科普工作者。在自媒体从事癌症科普工作的李治中表示:“对我们这些市场化的科普从业者来说,获评科技传播职称是一个巨大的鼓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深耕科普领域。”

  近年来,全国多地推动科普人员职称评审改进工作,努力为科普工作者打破职业发展壁垒。上海此次在全国率先面向市场端开展科技传播职称认定,进一步拓宽了科普人才职称评定渠道,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当前,我国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普及成为科技工作者参与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要看到,科普人才队伍中,专、兼职人员数量还不能满足科普事业发展的总体需求;科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如职业认同度不高、晋升通道不畅等。建立健全科普人员的职称评定制度,拓宽科普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盘活存量、提高增量,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起,北京、天津、安徽等10个省区市先后开展了“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试点,对科普类人才的职称评审进行了相关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2023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支持下,首次在中央单位设立并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标志着科普工作者有了自己的专业职称评审渠道,为科普人才的成长和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的试点中,很多已经评上科研岗高级职称的研究员,也开始参评科普职称,并主动拿出更多精力与时间从事科普活动,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需要造就一支懂科普、爱科普的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就全国而言,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还处在起始阶段,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比如,不断优化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职称评审为引领,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持续扩大覆盖面,拓宽评审渠道,让更多科普工作者了解、申报科普专业职称评审,通过取得科普专业职称增强职业认同。

  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推进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让能干科普、愿干科普的人脱颖而出,我们就能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精、覆盖广的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为推广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