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文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放慢脚步,品读城市(人文茶座)

黄 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6日   第 07 版)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历史与现代在此交汇。每条街道、每座建筑、每块砖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蕴含某个历史片段,有的见证城市更新,还有的寄托了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感。

  近年来,城市漫游广受青睐,在这个“露天博物馆”中,人们徜徉于街头巷尾,感受城市的气息,体验文化的韵味,探索发展的脉搏。不少地方准确把握城市漫游的人文气息,适时推出特定主题的文化探访路线,为当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带来契机,也孕育了新生活新业态新时尚。

  城市漫游,人们往往会避开人流量大的旅游景区,深度体验历史人文景观,沉浸其中。在杭州,宋代文人墨客无论是怀古思幽,还是呼朋引伴,往往“自净慈南屏下天竺过灵鹫,遂游灵隐而归”,这段路线被后人视作经典游览线。彼时,文人雅士一时兴起在山崖石壁留下的题刻,成为今人城市漫游的“攻略”。古与今对话,雅与潮碰撞,让人与城市的情感深度关联。

  如今,南京民间文物爱好者组建“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用脚步丈量四季芳华;“漫步北京”胡同街巷探访路线亮相,为市民、游客打开首都文化之旅的新视角……城市漫游串珠成链,不仅是空间上的联结,更是时间上的延伸。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代,人们深入每个承载历史记忆的角落,仿佛蹚过文化的长河,打捞中华民族智慧的珍珠。由此,当前城市治理、文化建设等工作也面临新的课题。

  一方面,作为现代人生活工作的聚集地,城市发展是变动不居的,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此,要扩大城市文脉保护范围,增强人文底蕴。不仅保护老宅、古街等承载城市记忆的人文硬底蕴,还应尽量尊重城市内在肌理,保留传统邻里关系和熟人社会结构,保护方言、习俗等人文软底蕴。

  另一方面,城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古老建筑与摩天大楼映衬,传统戏曲与现代街舞同台,城市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元素。漫游其中,可以真切感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丽风景。不妨借助漫游的东风,践行城市人文经济学,提高历史文化资源的造血能力,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逐步推动人文价值充分展现。如,注重空间联动,有机串联零散资源,引入创意化年轻化消费新场景。再如,探索建设文化驿站等小而美空间,融旅游、阅读、展览等服务于一体,让城市漫游焕发新风尚。

  城市的面貌,既是其历史赓续的见证,也是文化建设的载体。现代人之所以喜爱城市漫游,根本在于这里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沃土,能从中找到归属和认同。让我们放慢脚步,品读城市韵味,从中获取精神力量和文化滋养。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