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国际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华沙的美人鱼(旅人心语)

禹丽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4日   第 17 版)

  到访波兰首都华沙的游人,大多会对手持剑盾的美人鱼形象过目不忘。无论是街角的雕塑,还是桥上的铭牌,美丽英勇的形象在华沙四处可见,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标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位于华沙老城的美人鱼雕像。

  朋友告诉我,美人鱼在华沙人民心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甚至这座城市的由来也与美人鱼传说密不可分。众说纷纭的故事里,我最喜欢这个版本:波罗的海的美人鱼在渔村的海岸边休息,以动人歌声化解了渔民们的敌意,她遭到贪婪的商人囚禁时,渔民们奋起营救,得救的美人鱼留下来世代庇护这里。

  穿过华沙老城蜿蜒的石头街,从两栋彩色房子之间进入老城广场,广场中央手持剑盾的美人鱼雕像映入眼帘,力量感扑面而来。

  这充满力量的美人鱼雕像,似乎扮演了城市守护者的角色——午后的广场弥漫着悠闲的氛围,艺术家的表演吸引游人驻足喝彩,孩童玩乐吹出的七彩肥皂泡飘浮空中。我所住的地方离这座雕像不远,路过时常驻足凝望。冬日,她孤立河畔,注视白雪茫茫;夏日,她从容安宁,注视游人如织。

  这是华沙最早的美人鱼雕像,由康斯坦蒂·黑格尔创作于1855年。其时,雕塑家将美人鱼的秀发慵懒盘起,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此前,美人鱼的形象更多出现在绘画、浮雕或布料之上,黑格尔是第一个以雕塑形式创作华沙美人鱼形象的艺术家,他也奠定了华沙美人鱼最有冲击力的特质——昂首挺胸的英勇姿态。

  雕像、艺术家和这座城市的坎坷命运,冥冥中互为映照。雕像落成10余年后,黑格尔双目失明,于贫困潦倒中被人遗忘。上世纪20年代末,雕像被拆除、藏匿,并在此后随华沙一起饱经二战战火,遭到严重损坏。百年过去,如今的美人鱼雕像在华沙市政府精心修复后,原件移至华沙博物馆,复制品安置于老城广场,供游人观赏。

  和“老城美人鱼”一同经历战火的,还有“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一个初雪之日,我沿着维斯瓦河西岸散步,与河边的美人鱼雕像不期而遇。她的身形远高于城市中其他几座美人鱼雕像,同样手持剑盾、神采威严,给人以必胜的信念。

  这座美人鱼雕像由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尼特斯霍娃创作,1938年矗立在维斯瓦河畔。其时,战争的阴云已密布欧洲。艺术家怀着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以好友、波兰爱国诗人克雷斯蒂娜·克拉赫尔斯卡为原型创造了这座雕像。华沙陷落后,爱国人士仍在继续战斗,留下了克拉赫尔斯卡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或许这就是我初见河畔美人鱼时的震撼来源——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波兰人民的血脉,伴随着维斯瓦河的碧波奔流不息,日夜永恒。

  华沙的美人鱼是人们的勇敢内心、对和平向往的具象表达,也是波兰人民的精神图腾。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