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人民时评)

申少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4日   第 05 版)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可以解决跨区域看大病、重病的需求,从而降低群众就医负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已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果,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农村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地区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可以解决跨区域看大病、重病的需求,从而降低群众就医负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项目实施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资源分布更加均衡合理。

  西部地区依然是我国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医疗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端医疗人才不足,专科能力不强,对危重症和罕见病的诊疗能力不足。一些大病患者需要到中东部的大医院就诊,就医负担因此加重。以省份为单位,根据省域内人口分布和地方特色病种情况,建设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大病患者跨区域就医的情况。比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获批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3年来,北大肿瘤医院平移技术、新项目达14项,有效提高了云南省疑难病症诊疗水平,许多肿瘤患者不出省也能得到良好治疗。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是大医院在其他区域建设自己的分支机构,更不是无序扩张,而是为了帮助当地医院提升医疗能力。一方面要强硬件,输出医院要帮助输入医院加强专科能力建设,重点围绕肿瘤、神经、心血管、儿科、呼吸、骨科、传染病等大病患者集中的专科,配齐硬件设施,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强软件,输出医院要注重帮助培养输入医院的医疗人才。通过专家现场指导、带教、培训以及鼓励医务人员进修等方式,实现医疗技术复制和平移,打造一支高水平、永不撤走的医疗队。比如,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获批建设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通过专家指导等途径,让该院掌握了数十项先进诊疗技术。

  优质医疗资源输得出,也要接得住。输入医院应摒弃“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作为,完善薪酬分配、院内管理、人才培养等制度,尽快达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地方政府要加大指导支持力度,落实好资金、土地、规划支持,并减免相关税费,助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例如,福建厦门为了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建设,在全市地价最高的片区之一划出6.22公顷地块作为院址,并兜底保障医院前5年的正常运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完善医疗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就能让优质医疗资源惠泽更多人,更好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