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共叙青年友谊 共促人文交流

本报记者 张博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3日   第 03 版)

  6月11日,由山西省青年联合会、省外事办等单位主办的“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山西行落下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15名来自美国的青年导演、剪辑师、创意总监等,与中方电影从业人员、爱好者、学生围绕“专业对话”“国情考察”和“文化体验”环节开展体验和交流,共叙青年友谊,共促人文交流。

  在电影产业观摩和交流活动中,中美青年们围绕双方电影项目合作路径、人才交流、电影生态共建等话题开展热烈探讨,并签署相关协议。

  美国青年电影人瓦汉·格里菲特已在好莱坞工作10多年,这是他的首次中国之旅。来到山西传媒学院,他对这里完备的摄像照明器材、同期录音设备、产学研结合短片制作流程印象深刻。“中国电影的迅速发展令美国电影界惊叹!”瓦汉告诉记者:“中国电影市场既有活力又有创造力。通过有温度和深度的圆桌对话、青年论坛,我与同龄的中国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师、摄像师逐渐建立起联系。未来,我期待美中电影合作能创造更多机会。”

  “通过观看‘如梦晋阳’和‘又见平遥’等实景演出,我直观感受到山西厚重的人文历史与充满魅力的文化底蕴。”美国明天龙影视传媒公司市场总监肯尼迪·埃斯特雷拉表示,“艺术合作是促进美中人民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希望两国未来可以开展更多青年文化交流活动。”

  从盐碱地上改变贫穷面貌,到村办工业企业兴起壮大,再到如今作家村开营、种子影院兴办,汾阳市贾家庄村书写着一幕又一幕乡村振兴新篇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一阶段创意空间影视公司创意总监克里斯托弗·李·丹尼斯表示,“村民告诉我这里原来是个水泥厂,现在成了电影院和文化艺术中心。参观村史馆并和村民们交谈后,你会发现一个乡村发展成现在的面貌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有机会,我非常希望把贾家庄村的故事拍摄成电影。”

  在大同云冈石窟前,22岁的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学生尼古拉·伯内特希望系统性了解中国的文物修复工作。在云冈研究院考古修复中心,她认真观看清洗、配胶、粘接、补配、打磨等文物修复过程,并用心记录。尼古拉对记者表示:“我将把观察到的文物修复工艺写成文章,做成图文报道,发布在美国的杂志上。期待越来越多美国青少年来中国看一看,这将促进美中两国人文艺术交流。”

  “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6月12日至14日,来访的美国青年将在北京集中参加主题为“架起合作之桥,共创美好未来”的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