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 邓建胜 张云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3日   第 02 版)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介绍了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广西考察,勉励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说,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展现更大作为。

  做好强产业大文章,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广西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2万亿元。

  着力做好强产业大文章。蓝天立说:“广西始终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形成冶金、汽车等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和食糖、水果等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高质量发展家底持续夯实。”

  广西食糖产量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水果连续6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

  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行动,过去3年广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广西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蓝天立说。广西连续20年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东盟连续24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北部湾港通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航空网络通达东盟各国,基本形成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实现西部地区快速便捷通江达海。

  筑牢生态屏障,改善民生福祉

  “广西全力筑牢生态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呵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立介绍,广西红树林面积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

  这几年,桂北琴蛙、安东岭鳅、全州樱花等新物种在广西陆续被发现,珍稀物种布氏鲸在涠洲岛海域自由嬉戏,“遇见鲸喜”成为北海新的旅游热点,“白海豚、红树林与大工业同在”成为钦州的闪亮名片。广西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制定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设立“漓江保护日”。

  坚持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两条腿走路。2023年,广西举办首届世界林木业大会,林草产业总产值近万亿元;绿色环保产业链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129亿元,新签项目347个,投资总额近3000亿元,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广西每年八成左右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广西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6元、同比增长7%,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3个百分点;其中,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4元、同比增长12.5%。

  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在新征程上,广西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蓝天立说。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广西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在广西,两个及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有163万多户,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广西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在投资、贸易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便利化水平。广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融入大湾区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2023年,广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三成来自大湾区。

  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广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1—4月,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加快建设贵州黄桶至广西百色铁路,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建设连接东盟时间短、服务好、价格优的陆海新通道。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