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文化遗产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千方百计呵护好传承好我们的典籍

——访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

本报记者 任姗姗 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3日   第 20 版)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兰台洞库,参观“汉藏蒙满文大藏经雕版合璧”和“《四库全书》合璧”库展,详细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合古今而集大成”的《永乐大典》,以韵为纲,以字隶事,习近平总书记也牵挂着它们的整理修缮。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由山东大学牵头,国内70余所高校200余位专家应邀参与,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担任项目主持人。《永乐大典》整理研究有哪些新发现新进展,接下来有哪些安排?近日,我们采访了杜泽逊。

  《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七八千种典籍。600年风雨沧桑,经逢战乱、火灾、盗匪、流散,《永乐大典》从成书之初的万册巨帙到现在存卷不足全本总量的4%。近现代以来,众多学者为《永乐大典》的保护、整理、研究而奔忙。文史学家郑振铎曾感叹:“假如《永乐大典》全部保存到现在的话,我们对于中国古文学史的面貌是可以看得更完全的。”

  2020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征求《永乐大典》整理工作的意见,作为小组成员,杜泽逊提出对《永乐大典》做系统整理并给出6条建议。2021年,“组织《永乐大典》、敦煌文献等重点古籍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列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基础古籍深度整理出版”。

  “重视典册文章的修治,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杜泽逊向我们举例说,北宋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总计达3500卷。“今天要研究中国小说史,需要看《太平广记》;研究唐代文学,《文苑英华》是头等重要的书。”再比如《九章算术》,到清代乾隆时期仅存5卷,后4卷失传。所幸明代修《永乐大典》时大都被引用,到了清代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戴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基本恢复了《九章算术》的全貌。《旧五代史》一度失传,如果不是四库馆臣邵晋涵从《永乐大典》中一条条辑出来,“二十四史”恐怕只能称作“二十三史”。

  在杜泽逊看来,“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典籍,记载了古人的社会理想、家国情怀、精神追求、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很多古籍版本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永乐大典》以类书编纂方式将它们保存下来,因此被视为“辑佚古书的渊薮”。把分散在《永乐大典》各个角落的“隐书”辑出来,让它们重现人间,这是传递到杜泽逊等学者们手中的“接力棒”,也是他们千方百计要做好的一件大事。

  《永乐大典》成书时有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大约3.7亿字。即使现存不足全本的4%,也有400多册、800余卷,高质量完成整理研究任务,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也是一项艰巨的考验。

  第一步要解决“看不懂”的问题。“看不懂怎么办,那就加标点。”杜泽逊说:“标点、注释是为了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阅读。阅读没有障碍,才能够接续传承,就像宝物一样,只有接在手上才能传给后人。”

  《永乐大典》用圆戳断句,800多卷,几乎每一卷都有10余处错误。《永乐大典》包揽百科,从天文历法、礼仪宗教、地理军事到中医中药再到税收、航运,有很强的专业性。涉及不同学科行业的200多位专家,采取网上办公的方式,先把细则梳理清楚,然后根据专业所长,每人分配两卷,两人一组,改过之后再相互复审。到2023年底,200多位专家已看完两遍。杜泽逊介绍,今年,项目组的十几位骨干专家又组织了一轮“会诊”,大家面对面、一册册地复核,依然发现一些问题。于是,又从200多位专家中聘请了100多位,作为《永乐大典》标点本的定稿专家。“这一轮审校完毕,再经过骨干专家的复审,就可以陆续交付中华书局,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本的《永乐大典》。”杜泽逊说。

  下一步进行“分书重编”的工作。《永乐大典》具有资料性、工具性,其中引用的文本对于研究者具有3个功能:找到已经失传的古籍,找到传世古籍的早期版本,找到分类的资料。杜泽逊和学生们采取先拆书再重新编排的办法。杜泽逊说:“就像拆房子,拆的过程中知道当年是怎么黏合起来的,把拆出来的砖、瓦、木头分类。”按照计划,拆完后将形成《永乐大典》版本的《诗经》《周易》《史记》《汉书》等。全部完成后,再形成一个“分书重编”版本的《永乐大典》,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杜泽逊研究生一毕业,就参加了王绍曾主持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还参加过季羡林、戴逸两位专家主持的重大项目。作为“《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项目主持人,他坦陈对许多参与的学者怀有一份歉意。重大工程势必旷日持久,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古籍整理被视为冷门学问,要求参与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在考核、待遇等方面不断完善,大家才能更无后顾之忧,在冷门中沉得下心、钻得进去。”杜泽逊说。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是先接触文化遗产,看得懂,才能传承,进而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杜泽逊说。千方百计呵护好传承好我们的典籍,“把这件大事办好”,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