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看点】
90后马赛潜心研究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他设计的作品被用于古装影视剧中的道具、春晚舞台演员的配饰、中式婚礼服装的头饰等。今年3月,他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0.18毫米细的金属丝能做什么?在天津市市级非遗马氏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传承人马赛(见图,受访者供图)手里,经过拔、掐、堆、垒、填等花丝镶嵌工艺技法,一件件精美的饰品便出现在眼前,让人感受到金属“细如发,薄如纱”的精美,感叹中国传统工艺之巧。
花丝镶嵌,又称细金工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工艺,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花丝镶嵌是两种技艺的合称。”马赛介绍,“花丝”是花样丝的简称,是以金、银、铜等延展性强的金属材料为原料,先将材料制成细丝,再运用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等手法,将细丝做成千姿百态的造型;镶嵌工艺则以锉、锤、打、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或者爪子形状,再将珍珠、宝石等镶嵌上去,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以凤形耳坠来说,全程要经过几十道工序。”马赛说,手绘后,根据图形錾刻出主体。“錾刻得好不好,要看形态是否鲜活、线条弧度是否流畅、纹路细节是否有层次感和立体感。”錾刻部分完成后,就要制作掐丝花丝部分,然后进行镀金、镶嵌,最终完成作品。
最精细的部分是“流苏”配件的制作。马赛介绍,流苏采用的叶片整体长约1.5厘米,最宽处大约1.2厘米,在小拇指指甲盖大小的叶片内,要镂空填充20多个“6”字形“卷头纹”。“看似简单,却最考验耐心。熟练工也得花费大概1个小时,才能做成一片花叶。”马赛说。
第一步,先拔丝,这是花丝工艺的基础。马赛先用高温火枪把银料化成银块,再轧成条状,塞入拉丝板的孔眼,捏住慢慢拉拽,从粗孔到细孔,必须逐步进行,经过多次拉拽,最终拔成一根0.18毫米的细丝,仅比一根头发丝稍粗一点。这种拔好的细丝被称为素丝。
随后,将两股素丝交织在一起,用木板搓制成麻花丝,再把搓好的麻花丝,用镊子掐成“6”字形纹。每个以此类推,直到数量够用为止。
接着是“填”,把掐好的卷头纹由上到下填在掐丝边框里。填好后,用胶水粘接,然后用喷枪焊接固化。“焊接考验的是对火候的把握,火候大了会将整件作品焊熔,毁掉作品。”马赛说,由于焊接过于稳定结实,无法产生摇曳生姿的动态美,所以不少饰品的连接处不适用焊接工艺,可以采用捆绑技术。
最后一步是镶嵌。根据饰品整体需要,镶嵌上珍珠、绿松石、红玛瑙等装饰。
“小的配饰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两天就能做成。”马赛指向闹蛾扑花冠、上阳凤冠等文物复刻作品说,“但这种工艺繁复的‘大件’,创作周期很长,前期要查阅相关历史记录和图片,有时还要去博物馆观看原物对照,慢慢打磨修改,一件作品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
截至目前,由马赛制作的饰品,大大小小算起来已经有上百件。他设计的作品被用于古装影视剧中的道具、春晚舞台演员的配饰、中式婚礼服装的头饰等。
除文物复刻外,马赛还在不断尝试自主设计创新,去年由他设计的“莲华盛世大凤冠”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并获得“百鹤奖”。
“作为非遗传承人,看到这几年传统服饰、新中式服饰等国潮元素广受年轻人欢迎,我很欣慰。未来我们要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精美的传统饰品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马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