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讲好广袤大地上的中国故事(人民论坛)

任姗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4 版)

  犹如一曲田园牧歌,又充满人生况味……最近,改编自散文集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持续热播,观众感叹“一秒钟都舍不得快进”。剧集热播带动了文学原著的阅读热、拍照打卡的旅游热,再次证明优质文艺作品具有强烈感染力,可以产生强大社会效益。

  文艺作品的好品质从哪里来?如何让好作品层出不穷?透视《我的阿勒泰》《山海情》《人世间》等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影视剧,回眸近年来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辉煌历程,不难得出一些深刻启示。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好作品产生在跃动的时代脉搏里、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像《山海情》,创作团队“扎”在戈壁滩上,从一村一镇、一家一户“写”起,“写”出了连接闽宁、贯通山海的中国梦,“写”出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主旋律和大气象。生活是辽阔的也是细腻的,是静水流深也是波澜壮阔。怀一颗真诚的艺术之心,观照人生百态、深入生活本质,摹写社会实践、讴歌人民奋斗,这正是剧集火爆“出圈”的密码。

  文以载道,歌以咏言。好作品总是为人民而作,契合群众精神需求,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小说《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说:“我从未在感情上和劳动大众及他们的生活脱节。”电视剧《人世间》能让“全家人都爱看”,就在于剧中三代人的故事,让观众重温了新中国走过的奋斗路。剧中一个个人物,都是从历史中、生活中“走”出来的真实的人、感性的人。人们从人物的情怀和梦想、道义与担当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正是艺术形象的典型性,让作品富有审美意味。好作品是创作者和受众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有没有感染力,关键就在于创作者是否读懂了观众的审美期待和精神需求。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时代在变化,技术在发展,观众的审美意趣也在更迭。既要守正,遵循文艺创作普遍规律;又要创新,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事手法、视听表达等多个维度中寻变量,作品才能让观众眼前一亮、心头一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短短8集,以长镜头、高画质的方式让观众“无损”感受到阿勒泰的人文风情,艺术共鸣由此而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团结主题,伴随如诗如画的风光和质朴有趣的故事,仿佛初夏的微风吹拂进观众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从黑土地滋养的大东北到多民族聚居的大西南,从灯火辉煌的大都市到振兴发展的小山乡,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式现代化气象万千,中国故事无处不在。愿更多创作者的心灵向生活打开,脚步向远方丈量,推动文艺创作走向天高地阔的新天地,不断吹响时代奋进的号角。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