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大都市安顿田园梦(纵横)

茅 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1日   第 05 版)

  最近,浙江杭州的一片麦田火爆出圈。飞驰而过的高铁、鳞次栉比的高楼、金黄似锦的麦田,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

  城市里为何会有大片麦田?据报道,当地相关部门按照“现代都市文化和农耕文化相融合、城市核心区和粮食功能区相融合、美丽城区与美丽田园相融合”的总体思路,将这片区域打造成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形象展示、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城市郊野田园。

  湖北武汉园博园景区,也有一块上千平方米的麦地。据报道,园方今年拟与园区研学组合作,开展割麦活动。研学导师会对孩子们进行小麦科普,讲解如何正确割麦、捆麦、运麦、拾麦。麦田在这里不仅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也承担起传承麦作历史文化的功能。

  都市田园,风吹麦浪,引得不少人前去打卡。这背后是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对田园牧歌的追寻。这启示我们,当现代文明与农耕文明融合,能提供美好生活体验。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生发出了“天、地、人”的有机互动,蕴含着特定的生产生活理念,展现出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图景。如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如何在构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承好农耕文明,是一道需要更好回答的现实命题。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村不能只是记忆中的故园,现代文明同样需要农耕文明的深厚滋养。各地可以结合正在推进的城市更新这篇大文章,以及城市各自的发展定位,吸收农耕文明的优秀因子,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绿色自然、宜居宜业。

  (摘编自《湖北日报》,原题为《以农耕文明滋养现代都市》)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