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北省滦平县虎什哈镇西营坊村党总支书记李树民——

修复潮河生态 保护家乡环境(绿水青山守护者)

程 晨 杨泽英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1日   第 14 版)

  “治理好了,还得保持。一年、两年不算好,长期保持下来才算好”

  

  夕阳洒在水面上,闪着粼粼波光,潮河缓缓流淌,河中央的小洲上,一只苍鹭正伸展翅膀。河岸边,河北省滦平县虎什哈镇西营坊村党总支书记李树民(见上图,杨泽英摄)正从东往西溜达。

  “也不能说是巡护,反正有空就来瞅瞅有没有垃圾、春天种的树长得咋样了、黑鹳来没来……”李树民一边说,一边伸手指向不远处的山崖,“黑鹳的巢就在那个石头缝里,等小鸟大一点儿,它们就飞到河边来觅食。”

  潮河西营坊村段长约5公里。每天到河边来走走,是李树民的习惯。2015年1月,李树民担任西营坊村党总支书记后,就动员全村治理潮河环境。当时的潮河西营坊村段,河面仅剩几米宽,干涸的河滩被村民开垦出300多亩地,种上了庄稼,还有人倾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我小时候,河水特别清,走在河边就能看见水里的鱼。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后来河水被污染,我心里一直不舒服。”李树民说,开展河道环境整治前,他先寻求相关部门帮助,找了县水务局,根据他们的建议在村里张贴了关于禁止在河道内开荒种田的公告。

  几天后,退田还河正式开始。村里的300多亩河滩地,涉及33户。一开始,一些村民不情愿。李树民从自己家开始,退出河滩种植,一些党员、村干部紧随其后。大家分头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保护河流环境的重要性,回想水好鱼肥的当年、展望岸绿景美的将来。经过反复做工作,300多亩河滩地全部退出种植,将空间还给河道。

  退田还河完成后,李树民筹措了6万元资金,请来挖掘机,清运了常年堆积在河道里的大量垃圾,并拓宽河道。当年夏季,宽阔的河面回来了。秋冬之际,几百只赤麻鸭来到这里,一直到第二年开春。2016年3月,李树民发现,几只天鹅在潮河边觅食、栖息,20多天后才飞向北方。

  潮河生态逐渐好转,电鱼现象却一时无法杜绝,李树民花了大量精力劝阻电鱼的村民。“我都上家里说去,劝他们别电鱼了,他们有的听,有的不听,还有的差点儿跟我动手。”李树民说,既然下决心保护潮河,就要敢于动真碰硬。好在,保护措施逐渐推进,生态好转带动了保护意识提升,“有的人一瞅现在河边环境确实弄得不错,就会自觉维护。”

  “治理好了,还得保持。一年、两年不算好,长期保持下来才算好。”李树民说。潮河环境治理后,遇到外村人来偷倒垃圾的,村民会主动劝阻;劝阻不了的,就给李树民打电话,让他来处理。几年下来,在潮河西营坊村段,破坏河流环境的行为几乎见不到了。

  白鹭、苍鹭、灰鹤……一年又一年,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到西营坊村,在潮河边觅食,在附近筑巢。去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出现在西营坊村的潮河边,把巢筑在附近山头上。

  由于对潮河生态保护的贡献,近年来,李树民获得“承德好人”“滦平县优秀共产党员”“魅力承德·优秀基层环保人”“新时代承德榜样”等荣誉。

  现在,不仅白鹭、天鹅时常出现,来此驻留的野生灰鹤的数量也从几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只。“这和我们不断修复生态、坚持保护生态分不开。”站在河岸边看着归巢的鸟儿,李树民骄傲地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