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品端午习俗 游海丝泉州(足迹)

本报记者 王崟欣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5 版)

  赏滨海风光,尝特色美食,体验民俗风情……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82条“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福建泉州“端午风情  海丝泉州”线路入选。

  据介绍,该路线串联了福建泉州石狮市蚶江镇—十里黄金海岸—泉州安平桥景区—梧林传统村落等多个经典景点,让游客在游玩中既能观自然风貌,又能感受独特的闽南文化,还能沉浸式体验当地传统的端午习俗。

  十里黄金海岸是这条线路上最吸引游客眼球的地方。海水在这里划出一个大湾,蜿蜒出绵延数公里的海岸线。白天,游人或漫步沙滩,或乘船出海;傍晚,则看渔船归港,静静欣赏夕阳下绘出的一幅渔港风情图;到了夜晚,游客可以到海边夜市品尝当地的地道美食,感受夜色中的浓浓烟火气。

  闽南地区独特的端午习俗也是这条线路的亮点。端午期间,石狮市蚶江镇的海上泼水民俗活动,至今已传承近300年。每年端午,身着盛装的人们乘坐小船争相涌向蚶江古渡,一路上用戽斗、勺、桶等各种器具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在欢声笑语中用泼水的形式互祝吉祥,祈求平安兴旺。

  陆上看采莲,水上看捉鸭。在位于泉州晋江安海镇的安平桥景区,“水上掠鸭”“嗦啰嗹”等活动是当地端午的特色民俗项目。“嗦啰嗹”又称采莲,是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也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唐、宋宫廷“采莲舞队”。采莲时要唱“采莲歌”,几乎每唱一句歌词,就要接唱一句“嗦啰嗹”,意为“消灾纳福”。久而久之,采莲又称做“嗦啰嗹”。

  “水上掠鸭”则是一项集健身、冒险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捉鸭者需赤脚走过长竹竿,打开悬挂于竿顶端的笼子,放出鸭子后再跳到水里捉鸭。游客可以深度参与其中,通过欢快的竞技活动,将端午的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泉州独特的文化魅力也能通过这条旅游线路得以展现。安平桥是泉州的22个世界遗产点之一,始建于南宋,因桥身近五里,也俗称其“五里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桥。桥身历经800年的沧桑,依然屹立不倒。在端午,走一次长桥,看古桥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感受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场景,想象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领略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

  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的传统村落梧林村则是闽南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据悉,2016年梧林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于2023年7月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是对当地房屋的生动刻画,村中现存各式各样的历史建筑百余幢。端午假期来到梧林村,除了近距离感受古厝古居的建筑文化,还能沉浸式体验当地居民的闲适生活——在村中枪楼广场支起的竹椅上小憩,品尝特制的端午主题凉茶,不远处传来悠扬动听的南音曲调……忙碌的生活在此刻放慢了脚步。据介绍,近年来,梧林村大力开展传统建筑修缮、基础设施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发展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逐年攀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