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力推进

治沙聚合力 添绿又生金(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本报记者 李晓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4 版)

  炎炎夏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志愿者们正在开沟、铺草、制沙障,压沙造林的场面十分火热。

  500多公里之外,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腹地,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里,近200台推土机在沙地上轰鸣穿行,铲高填低,另一头,铺设草方格、种植防沙林与铺设光伏板同步进行……

  黄河“几字弯”地跨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5省份,是影响京津和东部地区的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和路径区,也是黄河中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作为“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需要啃下治理黄河岸线流沙、沿线“沙头、沙口、沙源”、十大孔兑粗沙区、河套灌区平原盐渍化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硬骨头。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一年来,5省份高位推动、迎难而上,系统谋划、全力推进,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等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一幅幅沙地增绿、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画卷在黄河“几字弯”地区徐徐展开。

  联防联治,引导更多力量参与攻坚治沙

  一大早,甘肃民勤县昌宁镇昌宁村村民王花莲便带着干粮,来到昌宁镇四方墩滩四方墩生态林基地,民勤县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已将一车梭梭苗备好,王花莲扛起铁锹开始压沙种树。

  民勤县林草局副局长何新民介绍,民勤县是阻止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的重要生态屏障,对于保障黄河“几字弯”的水源安全与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四方墩滩是县里最西边的大风沙口,治理难度不小,需要加大投入,发动更多群众参与。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一年来,乡亲们积极参与压沙造林,今年前5个月合作社共发放劳务费40万元。合作社还种植红枣、枸杞等特色林果,与农户签订入社或包销协议,带动农民增收。”民勤县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俊河说。

  “以前农闲时我都去外地打工,这几年我参加治沙造林,一年下来能增收3万块钱左右,还能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一年比一年明显,风沙变小了,种下的庄稼再也不会被沙子淹没了。”王花莲说。

  一个个工程启动,一支支压沙造林队挺进,民勤县一片片沙海添新绿,有效阻止了腾格里沙漠南侵,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的同时,不少乡亲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今年前5个月,全县造林治沙吸纳农村劳动力700多人,实现劳务收入350万元。

  群众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同时,各地创新推出“互联网+防沙治沙”、央地合作等治沙新机制、新模式,激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向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汇集。

  位于库布其沙漠中段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光伏产业基地,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昔日片片黄色沙丘,如今变身“蓝色海洋”。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光伏发电基地统筹布局“光伏+生态治理+有机农业”等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基地100万千瓦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对推进库布其沙漠荒漠化生态治理、推动沙漠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陈超介绍。

  攻坚治沙,离不开各地联防联治。

  毛乌素沙地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沙尘来源之一,横跨4省份5个地级市,经过多年治理,沙地主体面积大幅减小,可省份交界处仍有不少裸露沙地。去年,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框架合作协议签署,今年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全部向边界和上下风口靠拢,力争到2030年基本建成毛乌素跨界锁边林草防护体系。

  治沙害用沙利,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

  来到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昂素镇百万亩柠条种植基地,一株株交错排列生长的柠条开出金黄色的花朵,成为毛乌素沙地上风口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柠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优良灌木树种,也是以水定绿、发展耐旱产业的一种较好选择。”鄂托克前旗林草局总工程师张彦东说。昂素镇位于毛乌素沙地的上风口,其治理对于阻止流沙入黄、遏制水土流失意义重大。

  如今,昂素镇柠条种植面积达到91万亩,为毛乌素沙地上风口阻隔带提供了有力的固沙屏障。同时,柠条也是一种优质牧草,是牧区重要的抗旱保畜粗饲料资源。

  “我家今年种了1000亩柠条,3年后,每年可轮茬收割500亩,预计每年能收入6万元左右。”昂素镇巴彦乌珠日嘎查牧民巴达尔胡说,以前草场沙化严重,载畜量不断降低;治沙以来,草场植被逐渐恢复,种植的柠条可以用来换等价饲料,用于牲畜过冬。

  柠条不仅让草原生态得到恢复,也促进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鼓起了农牧民的钱袋子。鄂托克前旗林草局局长何富云介绍:“全旗建有柠条育苗基地4600亩、饲料加工厂6家,柠条产业带动种植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治沙害,用沙利。黄河“几字弯”攻坚区各地坚持“保护优先、重点修复、适度利用”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沙产业,治沙又致富的双赢之路越走越宽。

  黄河蜿蜒北上进入宁夏,流经中卫市沙坡头区域。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中卫市建设腾格里锁边固沙示范性工程,加速“绿进沙退”的同时,也给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生机。

  在沙坡头景区,百米滑沙、丝路驼铃等沙漠原生态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黄河小院里可以眺望壮美黄河,露营基地可以仰望沙漠星空。“好玩的太多了,一趟下来,感觉没玩够。”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俞倩告诉记者。

  “这几年治沙成果逐步显现,生态环境整体提升,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游客旅游消费达7.32亿元。我们将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逐步开发沙漠旅游资源,结合黄河自然景观,打造特色旅游新模式。”中卫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局副局长王立军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