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民生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多棱镜)

丁怡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7日   第 19 版)

  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期待更多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到百姓心坎上,让这项民生工程更好造福于民

  

  翻新保温外墙、增设绿地亭廊,小区冬暖夏凉、推窗见绿;配套充电桩、老年食堂、便民菜市场等,居民出行方便、生活舒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让小区“面子”更好看、“里子”更好住,创造更多高品质生活空间。

  相关统计显示,城镇居民约75%的时间生活在小区,小区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由于建成年代较早、缺乏维护,不少老旧小区存在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等问题,居民改造意愿较为强烈。

  聚焦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程。2019年至2023年,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更新改造水电气热等老化管线管道近30万公里,加装电梯10.8万部,增设停车位325万个,增设养老、托育、便民市场等社区服务设施6.8万个。完善设施、改进服务等一系列举措,让小区居住舒适度、安全韧性大幅提升,居民就近享受优质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老旧小区改造是激活社区经济、潜力巨大的发展工程。通过完善小区配套设施和改善小区环境,能够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吸引更多人员回流,让小区重新焕发活力;同时也能带动室内改造装修、家电家具更新等方面消费。在广州市越秀区旧南海县社区,当地投资3000万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后,带动居民装修、出租房屋等,又新引入数十家餐饮、民宿等企业,带动社会投资和消费超过1亿元。

  也要看到,由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当前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着利益平衡难、资金筹措难等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地制宜探索经验、完善机制,促进模式创新。

  一方面是改什么、怎么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量大,必须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将有限的人员、资金等用在刀刃上。例如,一些地方探索“先体检再改造”的工作方法,改造前对小区设施情况进行摸底,弄清楚小区配套设施和服务短板,有针对性地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针对业主众多、利益诉求不一致的问题,应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拿加装电梯来说,对于低楼层住户来说并非必须,还有可能影响采光,意见如何达成一致?一些地方探索出经验,比如受益业主可给予一、二层业主适当补偿;在业委会组织业主共同决定基础上,低层业主可优先选取停车位等等,达成加梯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另一方面是资金从哪来、空间从哪挖潜。老旧小区改造虽是拉动投资的富矿,但不少项目小而散,可利用的土地空间有限;改造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够高。这就有待推动多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投入,完善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同时坚持系统思维,完善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当前,不少地方探索推动小区与片区相结合、拆违与新建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将相对集中的小区纳入一个片区,统筹规划设计,最大限度释放小区空间,推进各类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老旧小区改造不是“一锤子买卖”,要通过长效管理机制运行、设施服务维护、引导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等,确保改造效果长期保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期待更多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到百姓心坎上,让这项民生工程更好造福于民。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