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十年坚守海上巡航救助一线,中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詹春珮——

乘风破浪 逐梦海洋(新时代·面孔)

本报记者 沈文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5日   第 11 版)

  詹春珮参加宣讲活动。

  詹春珮在“海巡01”轮驾驶台。

  “海巡01”轮在航行。
  以上图片均为上海海事局提供

  核心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浦东海事局海区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海巡01”轮船长詹春珮,十年磨一“舰”,带领团队奋战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上生命安全的一线。她不断钻研船舶驾驶技术,创新工作方法,出色地完成重大海上应急救援数十起,担起了一线搜救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海面波涛滚滚,船来船往。眼前这位看上去瘦瘦高高、安静内敛的90后姑娘,站在宽敞明亮的驾驶台,一边手持对讲机指挥船员,一边拿起望远镜观察,全程神情专注、有条不紊。

  从见习生、三副、二副、大副,到如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浦东海事局海区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中国第一艘兼具海事监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轮船长、中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詹春珮已在海上乘风破浪10多年。10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参与过马航MH370客机失联搜寻、“桑吉”轮燃爆应急处置等20多起海上重大搜救任务。今年,詹春珮被授予第二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选2024年“最美职工”。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出生在浙江诸暨的詹春珮,从小就怀揣着“船长梦”。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专业毕业后,詹春珮于2013年8月入职上海海事局,从此常年坚守在高风险的海上一线巡航救助岗位。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我国先后出动了8艘舰船、5架直升机参与搜救,“海巡01”轮是中方舰队的指挥船。初出茅庐的詹春珮主动请缨,加入搜寻任务。搜索区域位于印度洋的咆哮西风带,常年风急浪高,第一次出海的詹春珮饱受晕船困扰,第一天就吐了八九次。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作为船上唯一的女见习三副,她谢绝了特殊照顾。一晕船想吐,她就跑到最摇晃的驾驶台,凭着“以晕治晕”这股不服输的韧劲,以最快速度适应了恶劣海况。她每天坚持完成8小时航行班任务,还协助开展搜救协调,与中外各方沟通联络,得到充分历练成长。

  詹春珮回忆,2015年的一次渔船救援任务中,她作为三副在驾驶台协助船长操纵船舶。“当时第一轮搜救已经结束了,但我们觉得应该再试一试。”最终,在反复敲击船底后,船内传来幸存者的微弱回应,他们从翻扣36小时的渔船下救出了幸存渔民。

  “海上越是凶险,就越需要我们保驾护航。”10年来,詹春珮与“海巡01”轮团队累计参与东海海域巡航127次,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执行“护航长江口”专项行动,保障黄金水道安全畅通;参与“商渔共治”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百余次,防范水上交通安全风险;参加海上风电场建设等重大项目专项护航、巡航,确保通航环境安全。

  “海上搜救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2015年起,“海巡01”轮开始赴相关海域执行航海保障任务。面对高温高湿、潮流复杂及礁区水深变化剧烈等风险因素,詹春珮和同事们摸清水域通航环境,精心设计航路,圆满完成巡航专项任务。

  2018年1月6日,满载11万吨凝析油的“桑吉”轮在东海发生碰撞后燃爆。休假中的詹春珮接到指令二话没说,火速赶赴事发水域。凝析油在海上运输中泄漏燃爆非常罕见,应急救助无经验可循。现场火光冲天,空气中毒烟弥漫,70余海里外就是东海油气田。

  “海上搜救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搜救的困难有时候不见得是狂风巨浪,而是要不断地在绝境中寻找希望。”詹春珮直面爆炸、沉着应对,在船长的指导下火线穿行、抵近难船。面对危险,她毫不退缩、挺在前线,协助船长合理制定救助方案,协调各国应急处置力量,指挥38个救助单元开展救援工作,展现出卓越的业务素质。历经117天,“桑吉”轮燃爆事故被稳妥处置。

  今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开启商业首航,这也是詹春珮和“海巡01”轮的新年首航保障任务。她带头创新“一点一线一圈”护航模式,对黄浦江出口上行船舶点对点提醒,有效疏导船舶流,预先让清邮轮航线;建立协作工作线,与上海海事局两级指挥中心制定立体护航方案,全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专设电子警戒圈,充分利用雷达、AIS、电子海图等设备,全过程跟踪邮轮离港动态。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变化”

  詹春珮时刻谨记,“海巡01”轮既是一个执法大队,也是一个职工小家,更是一块移动的国土。她在“海巡01”轮因地制宜,和同事们系统策划,创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了海事、海洋和航海文化传播平台。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变化。”詹春珮领衔开展6项课题研究研发,驱动中远海监管效能提级,提高我国海上搜救水平;紧盯中远海监管难题,带领团队开发基于AMRD和北斗通信技术的海上落水人员漂流标,提高搜救成功率;研究渔网自动语音播报系统,提供防范商渔船碰撞中国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创新探索电子围栏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聚焦无人机海上搜寻及远程医疗,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体系,增强邮轮产业安全韧性。

  2023年1月,詹春珮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后,詹春珮创新不止步,又将眼光聚焦在推进重点项目的成果落地上。2024年2月,她带领团队与同济医院共同推进“序贯医疗”建设项目,联手打造海陆一体化的创伤急救体系,为群众水上安全应急救助铺设“快车道”。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