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

山水洞林一体 雄奇险幽闻名

本报记者 范昊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4日   第 14 版)

  走进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你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公园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境内,是一个以岩溶地貌及构造地貌类型为特色的地质公园,被誉为“立体岩溶博物馆”。

  “这里属川鄂湘黔隆褶带北缘的一部分,保留了寒武纪早期以来的海、陆相对完整的沉积记录,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岩溶地貌类型的代表地区之一。”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局长谭志雄介绍,公园内发育有连续完整的显生宙地层古生物景观、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及相应的盆岭地貌景观、大型水系侵蚀形成的深切峡谷景观以及罕见的多层立体式岩溶景观等。

  公园内现已查明地质遗迹79处,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3处,分别是腾龙洞、清江伏流和恩施大峡谷石柱式峰林。腾龙洞现已探明长度达59.8公里,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奇、险、幽、秀而闻名,洞内的清江伏流更是罕见;恩施大峡谷石柱式峰林是一种恩施地区特有的喀斯特地貌类型,最典型的是七星寨景区,3平方公里范围内有62座石灰岩石峰石柱,石柱高20米至285米,拔地而起似丛林。

  “丰富多彩的典型地质遗迹,生动记录了自青藏高原隆升以来鄂西山地喀斯特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多期次演化的完整序列,具有国际地学价值,是开展喀斯特地质地貌研究和环境教育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江风说,此外,园区内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地球生命演化、鄂西地区的古地理环境和古生态组成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的“前身”,是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2014年1月,经原国土资源部批准获得创建国家地质公园资格。2019年9月,国家林草局批复成立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恩施州副州长杨盛僚介绍,恩施连续五年将创建工作列入州政府工作报告,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3年7月,世界地质公园创建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评估。今年,恩施大峡谷—腾龙洞地质公园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创建,正是得益于恩施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的努力。杨盛僚说,恩施州将扎实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修复,充分利用独特地质资源、优良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强管理力量,完善资源监测体系,以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公园建设,提升公园管理水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