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体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广西南宁有一群毽球爱好者

小小毽球添彩生活(关注基层体育)

本报记者 张云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4日   第 15 版)

  梁智晖(左)在训练中。
  本报记者 张云河摄

  核心阅读

  毽球是根据踢毽子的特点,吸收了几种球类比赛形式综合而成的运动,分竞技、平推、围毽3种。

  别看毽球小,练熟练精可不易,踢毽球30多年的梁智晖从学生时代开始参与,而今加入俱乐部对这项运动进行推广普及,带动越来越多人参与体育活动、追求健康生活。

  

  “嗒、嗒、嗒……”一下又一下,毽球就像牵着弹簧似的,绕着人四周飞舞。广西南宁,相思湖畔的一棵大榕树下,梁智晖和朋友在踢毽球。盘、拐、磕、蹦,小小毽球花样多。盘踢,两脚内侧来回踢;拐踢,两脚外侧来回踢;磕踢,用膝盖弹;蹦踢,与颠足球一样,用脚背踢。梁智晖越玩越起劲,头顶、胸触接一个倒钩,“嗖——”,毽球远远飞了出去。

  “毽球陪伴我30多年,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梁智晖拾起毽子,坐到树下,双手抱膝。阳光洒在她身上,斑驳细碎,似乎拼起了流逝的时光。

  偶然与毽球结缘

  上世纪90年代,上初中的梁智晖被点名加入南宁四中毽球队。老师说,选她的原因是她跳绳比赛获过奖,协调性好,而学校当时没有跳绳队,“好苗子不能浪费,就来踢毽球吧”。

  刚开始,毽球队只有十来人,大多是高中生,梁智晖瘦瘦小小,又没技术,在队里毫不起眼。“小梁,多练练,有问题找我们。”虽然技术还不太行,但在老师同学的关怀下,她逐渐被这项运动吸引。

  每天下午放学后,梁智晖总会在操场上加练。夕阳下的影子被缓缓拉长,直到渐渐融于夜幕中。

  1993年,梁智晖坐上绿皮火车,去山东胶州参加全国中学生毽球比赛,虽然没得名次,但也算开了眼界。羞于装备不佳的她,在外地第一次购买了健美裤和球鞋。

  对毽球的热爱,也被梁智晖带进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当时叫广西民族学院,学校里第一支毽球队的架子就是梁智晖和几名同学搭起来的。为了给毽球队招人,她想出一招。在学校运动会的暖场活动上,梁智晖和同学表演了毽球。台上是五六只毽球翻飞,台下是数百双眼睛观看,末了,是一阵掌声和欢呼。“我们在操场边摆了张课桌当登记台,表演后报名的人排了一溜长队。”梁智晖回忆。

  配合默契是关键

  每周六晚上踢两小时毽球,是梁智晖近些年雷打不动的习惯。

  弯腰、压腿、活动脚踝,准备活动做完,接着就是练盘、拐、磕、蹦的基本功。待她开始练“起球”时,毽球直往上冲,飞得一次比一次高。

  别看毽球小,练熟练精可不易。“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唯有照着正确的姿势,持之以恒地练习,毽球才会越踢越好。”梁智晖略带自豪地说,她每天都会坚持盘踢数百次,踏球50次。

  毽球是根据踢毽子的特点,吸收了几种球类比赛形式综合而成的运动,分竞技、平推、围毽3种。竞技和平推需要用到网,场地和羽毛球双打场地差不多,区别是平推的球过网要有明显向上的抛物线;围毽就是公园里常见的,围一圈传毽球。梁智晖踢的是竞技毽球,两组对抗,三人一组,主攻手、副攻手、二传手各一名。每人最多连续击球2次,每组最多连续击球4次。

  “唰!”队友郑静单腿站立,另一条腿高高抬起,从上而下把毽球甩过网去。对面一个扑救将毽球踢回来。虽然角度刁钻,梁智晖左脚向前迈出一步,飞身一跃,右腿迅速上摆,瞬间下压击球,踏球成功。“啪!”毽球落在对方的空当区域,得分!默契的配合使她们很快赢下比赛。“踢毽球,伙伴间的合作是取得胜利的秘诀。”梁智晖表示,“要相信队友,输出、防守、辅助,各司其职,找准机会,一击成功。”

  带动更多人了解毽球

  “快乐毽球,健康人生。”这是梁智晖的座右铭,也是她所在的南宁市轻灵毽球俱乐部的宗旨。2015年俱乐部成立,致力于普及、推广毽球项目。

  俱乐部负责人苏力介绍,在正确适度的运动下,毽球对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协调性,锻炼关节的灵活性都有很大好处,“俱乐部有100多人,年龄从20多岁到70多岁都有。”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毽球爱好者,俱乐部基本不收费,队员最大的花销是每周“AA制”租用毽球场地的费用。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梁智晖介绍:“我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工作,郑静是一家单位的后勤员工,苏力是一名自由职业者。”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毽球,俱乐部还提供公益的毽球推广指导。梁智晖和俱乐部成员走进公园、学校、企业、社区,推广指导毽球。“好看,真酷!”“练练毽球,浑身舒服。”“我也要学!”群众的健身热情高涨,对毽球运动的认识也愈发深入。

  “小毽子,小毽子,飞上飞下像燕子。抬起脚,踢毽子,快乐健身好孩子。”如今,梁智晖7岁的儿子阿玉也爱上了毽球运动。为此,梁智晖在家中门框上挂了一个球,儿子抬高腿正好能够着。梁智晖说:“我希望能通过踢毽球给孩子做个榜样,做一个心怀热忱、朝气蓬勃的人。”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