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心用情讲述好英烈故事(中国道路中国梦·与时代一起奔跑)

程樟柱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05 版)

  革命岁月,无数先辈浴血奋战,牺牲宝贵的生命打拼一个光明的未来。新时代,需要我们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

  

  总有人好奇地问,“为啥要耗费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守着一处革命遗址?”对于从小就埋下从军报国理想的我来说,守护英烈、讲述英烈、让更多人铭记英烈,有着非凡意义。

  因为在部队执行任务时眼部意外受伤,1968年,我退役回到江西德兴老家,来到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担任管理员。为了纪念方志敏同志和许多土地革命时期在此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县里修建了这座纪念馆。刚来纪念馆工作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座简陋的砖房,馆内展品屈指可数。一草一木,寄托哀思;一品一物,皆有传承。为了把红色遗址维护好、发展好,我从修葺场馆、收集展品开始,一步步努力。那时候,趁着我的右眼还有一点微弱的视力,我抓紧时间走村串户,遍寻革命战争时期各类资料、文物。草鞋、瓷碗、老照片、信件、军工厂的子弹……村里村外的老红军、附近的乡亲们听说我的故事,纷纷把家里的老物件找出来,无偿捐赠给纪念馆。

  渐渐地,我的眼睛完全看不见了,但是纪念馆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心里依然“看得见”。记得有一次,观众来参观纪念馆,看完以后意犹未尽,问起这里发生的故事。我就跟他们讲方志敏的经历、讲血战怀玉山的过往。听众多了,大家建议我干脆当讲解员,因为听了我的讲解,会更理解当年革命先烈们的理想和信念从哪里来。是啊,革命岁月,无数先辈浴血奋战,牺牲宝贵的生命打拼一个光明的未来。新时代,需要我们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不是只有老物件可以铭刻红色记忆,我自己也可以是传承革命烈士精神的载体。从那以后,我认真整理方志敏烈士的事迹,为参观纪念馆的观众义务讲解。我的讲解词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年来,我靠收音机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并把所学的新内容融入讲解词。比如最新版本的讲解词,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也加入进去,让讲解更贴近时代。

  守护愈久,感受愈深。方志敏在狱中曾经畅想“可爱的中国”:“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我现在虽然看不见,但能切身感觉到身边的变化。家乡的道路越来越平坦,孩子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以前很少见的小汽车,现在村里许多人家都有。收音机里,咱们的载人飞船上天,还建设了空间站,为了让航天员在天上有过年的气氛,听说咱们的火箭还给宇航员“快递”了过节的礼包……这是先辈们难以想象的好日子,也是后辈们握紧接力棒努力奋斗出来的好日子。

  在我心里,纪念馆和家都让我眷恋。纪念馆里,我曾经种下的树木,现在已枝繁叶茂。近些年,大家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我经常要讲解到除夕当天,才让家人来接我回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我今年已经83岁了,但不想离开纪念馆,我现在已是纪念馆的一部分啦!每次讲解,我都好像“看见了”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看见了”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看见了”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为了这份传承,我会继续讲下去。

  (作者为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管理员,本报记者杨颜菲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