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综合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州关爱困难群体

微心愿 帮实现

本报记者 姜晓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1日   第 14 版)

  一个小书包、一个电饭煲、一盏小台灯……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可以满足困难家庭的一个小小心愿。

  这些微小的心愿,在广州市慈善会发起的“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以下简称“微心愿项目”)纷纷得到实现。

  今年61岁的杨叔是一名独居老人。一次聊天,杨叔把“希望能得到一台新风扇”这个心愿告诉了社工。很快,“微心愿项目”便为杨叔申请了一台。像杨叔这样,通过“微心愿项目”实现了自己心愿的市民,在广州还有很多。喜欢画画的困境儿童有了新画笔;中风的老人有了助行器……“微心愿项目”作为广州市慈善会品牌项目之一,自2019年10月启动至今,已累计为超6万户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受惠超17万人次。

  “我们的初衷就是做好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的衔接,我们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对困难人群进行帮扶。”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副主任冯现介绍,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全市数百个社区慈善(志愿服务)工作站、公益慈善机构等,通过入户探访、电访等方式征集困难群体的微心愿,帮助困难家庭实现价值300元至500元的小小心愿。

  目前,“微心愿项目”已筹得款物价值超2000万元。其中,广州市福彩中心秉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自2019年起持续支持“微心愿项目”,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超250万元,帮助实现困难群众的电饭锅、米油包、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微心愿。

  经过4年多的探索,广州市慈善会还总结出通过个性包和定制包来精准实现困难人群的微心愿。“到了‘六一’,孩子们可能需要玩具或是想去游乐场,这些需求是共性的,我们就会联系爱心企业,准备一定数量的定制包给他们。到了中秋就准备月饼,冬天发放一些御寒的棉被。”冯现表示,个性包则是为了满足困难人群个性化的需求,例如更换旧家电、添置特定的生活用品等等。

  “微心愿项目”采取“慈善+社工+志愿”的模式,联动社会各方参与慈善。除了入户探访收集困难群众的心愿外,心愿物资也是由社工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上,“虽然现在物流很发达,但我们还是鼓励志愿者将物资送上门。”冯现认为,这样能够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