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健康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无影灯)

白剑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1日   第 19 版)

  “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有效缓解了县域居民看病难。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总的看,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总量仍然不足,结构也不合理,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所弱化,与群众能够就近看好病的期望还存在差距。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2023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城乡联动,重点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体制机制改革和多方利益调整。各地要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机制,一体推进,形成合力,从关注单个机构发展转向关注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整体发展,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行业管理转向多系统、多部门综合治理。要健全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工作机制,提升牵头医院服务能力,推动其面向乡村开展巡诊、派驻服务,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需要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各地要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健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加强医疗保障政策协同,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统筹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医保报销目录中增设农村地区适宜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性收入占比。对于换药、注射、输液、采血等均质化程度高的医疗服务项目,逐步实施县域同城同价。

  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关键是打破利益藩篱,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牵头县级医院要努力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吸引患者在医共体内就医。基层医疗机构要主动做好居民健康管理,努力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真正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县域医共体要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向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等方面倾斜,合理确定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收入、绩效工资等在成员单位的分配,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只有让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攥起来是一个“拳头”,伸开来是一只“大手”,实现同向发力、良性运行,才能稳稳地托起县域居民的健康。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一阵风”,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走活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一盘棋”,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