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北沧县90后张宸——

用“北斗”种田的新农人(追梦路上)

本报记者 邵玉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8日   第 07 版)

  张宸在调试差分基准站。
  苑立伟摄(人民视觉)

  张宸向小学生介绍如何运用无人机喷防。
  田 博摄(人民视觉)

  河北省沧县兴济镇赵庄子村南边的晾晒场上,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按照设定好的路线,拖拽着播种机前行,引得旁边来研学的小学生们发出由衷赞叹。

  “这台拖拉机上安装了北斗导航辅助驾驶设备,就像拖拉机的‘智慧大脑’,帮助我们实现田间的无人作业。”正在给孩子们介绍的这名90后新农人张宸,是沧县鑫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2013年,21岁的张宸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来到父亲创立的鑫翰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成为一名新农人。这一干,就是11年。

  从小在盐碱地长大,张宸对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可追梦之路并不易。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她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购置了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等10余台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为了实现规模化种植,张宸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请农户流转土地。

  “连着走了三四十户,结果只有三四户同意。”磨破嘴皮子也不好使,张宸只好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流转土地。

  全程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管理下,2014年旱碱麦夏收时成效显现——平均每亩地节约水、肥、人工等成本20至30元,增收50斤。

  实实在在的收益摆在面前,乡亲们服气了。第二年,流转租金降了,主动找到张宸要流转土地的村民却多了。还有一些村民,提出想把自家田地委托给她进行管理。张宸萌发了发展土地托管的想法。

  降低服务价格惠及乡亲,整合农业机械抱团发展……张宸带头成立了鑫翰农机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拥有农机设备的农户加入,共同发展土地托管服务。

  托管服务的订单越接越多,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户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鑫翰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吸纳农户近百户,拥有各类大型农机214台(套),托管了周边县乡村7.3万亩土地。

  近些年,农业机械不断更新迭代,张宸也在不断探索。2018年,在政策支持下,张宸一口气购置了3套北斗导航辅助驾驶设备,成了当地第一个用“北斗”种田的人。“将北斗系统应用于农业种植,农机干活实现了自动化,效率更高、管理更精细。”张宸说。

  去年,在沧州市科协的支持下,张宸牵头组建了沧州市农机联盟,将市内各县区的农机资源盘活整合,共同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

  “现在,我们联盟里的2100多台农机都装上了‘智慧大脑’。从春播到夏收,我们就驾驶着这些智能农机,穿梭在土地上,播种着希望,为丰收护航。”张宸说。

  一边在田野里推广现代化农业种植,一边为孩子们播撒“科技兴农”的种子。今年年初,张宸启动了公益研学计划,通过和学校联合开展研学活动,带着小朋友们认识炫酷的农机设备,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

  “我要用科技带动更多人种好粮。”谈起未来,这是张宸最大的期盼。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