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多管齐下补齐护士缺口(人民时评)

白剑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8日   第 13 版)

  加快补齐老年、儿科、重症等护理服务短板,切实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共同营造关心、尊重、理解护士的良好氛围,定能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23年末,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有478万人,注册护士则为563万人。按照“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的要求,护士缺口接近400万。如何补齐护士缺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命题。

  当前,护士短缺问题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的观念。例如,一些医院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以低薪合同聘用护士,有编制护士与合同制护士收入差距较大,同工不同酬。这也是导致护士队伍不稳定、护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医院认为,“进医生挣钱,进护士赔钱”。护士创造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护理、注射、输液等方面,但这些服务项目定价偏低,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效益较小,不足以弥补护士的人力成本。因此,医院缺乏增加护士数量的积极性。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是距离患者最近、接触患者时间最长的医务人员。临床护士数量少,不仅导致许多护士超负荷工作,而且使护理服务“缩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隐患。

  如何解决护士短缺问题?根本在于扭转“重医轻护”的观念,依法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各种惠护政策,不断改善护士执业环境,让其舒心、安心地投入工作。

  进一步促进护理事业发展,要落实《护士条例》有关规定,依法依规保障护士获得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卫生防护、执业安全等合法权益。特别是,要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增强护士职业的吸引力、减少护士外流。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上班,手术是一台接一台,马不停蹄。”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科护士这样描述她的日常工作状态。从一名普通临床护士的工作日常可以看出,临床护士深度参与医疗过程,对患者康复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应该以临床工作业绩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评价指标,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

  在北京协和医院,院方添置了移动护理车、智能药柜,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也保证了分配药物的准确性。通过信息化建设,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时间,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患者提供病情观察,进行护理照顾、健康指导,真正让他们回到患者身边。可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减少临床护士不必要的负担,不仅能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贴近临床,还能以松绑减负实效增强护士职业的吸引力。

  逐步优化医护比例,加快补齐老年、儿科、重症等护理服务短板,切实推进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共同营造关心、尊重、理解护士的良好氛围,定能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