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6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波光潋滟双桂湖(随笔)

程 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6日   第 07 版)

  又见双桂湖。双桂湖位于重庆市梁平区。梁平区多河流、湖库、稻田,还有众多的塘、沟、渠、堰、井、泉……湿地星罗棋布,如珠链点缀在这片土地上。双桂湖就是珠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总面积三百多公顷的双桂湖,湿地面积超过百分之五十。它倚巍峨梁山、映绵延竹海,三面丘陵环绕,一面平川开阔,湖水旷渺、湿地清润,是两百多种鸟类、六百多种植物的生息天堂。

  此刻的双桂湖,空气中满满草木味道。视野开阔处,天穹澄明、水天一色。远山逶迤成一抹黛绿,又深深浅浅投影于一泓烟波。环湖栈道曲径通幽,引得人的脚步往花木深处去。沿湖佳木葱茏,槭树、刺葵、石楠、柚子树、水杉……临水照影,情态各具。

  群鸟翩跹,挥动翅膀剪碎幽谧、搅乱波光。野鸭三三两两结伴巡湖,将水的镜面犁出道道细痕。白鹭懒洋洋掠过湖面,哪怕一次漫不经心的滑翔,也优雅如空中芭蕾。

  鸟儿灵动,最能感知大自然的些微变迁。在曾经集约化水产养殖导致水体污染的年月,鸟儿纷纷远走,只留给这片水域一片孤寂。好在,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护,让双桂湖渐归昔日的澄澈,旧友新朋纷纷到来: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阔别重庆多年的灰雁……几年前的四五月,志愿者在湖边发现了一群斑嘴鸭及其幼鸟,这意味着斑嘴鸭在双桂湖“定居”了。

  鸟儿们爱浅滩,人们建浅滩;它们好沼泽,人们留沼泽;它们喜深水,人们修深水区。茭白、莲藕、莼菜等植物能改善水质,也是鸟儿喜爱的美食,都给种上……春夏秋冬,双桂湖的天空不再寂寥,双桂湖的碧波荡漾潋滟。

  “嘎嘎嘎”,野鸭的欢叫此起彼伏。但见湖岸边的水上,漂浮着大片荇菜。清丽的青绿色叶片,叶片下细长的根茎半隐于水中,纤纤袅袅如柳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诗经》里的古老植物,千年来一直风雅在文人墨客的吟咏中,而今又赋予双桂湖以别样的悠远诗意。

  我曾见过荇菜最美的模样。仲夏时节,荇菜花期正盛。清波粼粼之上,圆圆的叶片铺就满目青绿,一柄柄鲜黄色的花朵婷婷立于其上,婉约又活泼。放眼湖面,嫩绿、明黄交织,如巨幅织锦在阳光下耀眼夺目。

  如果说鸟儿是环境的“瞭望哨”,那么荇菜则是水质的“监测员”,水体稍有污染,它们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听公园的管理人员说,最初大家不认识它,以为是水里的杂草,后经专家科普才得知,这竟是“宝藏”植物——可供观赏,还为鱼类、鸟类提供上佳的栖息、繁殖、觅食之所。

  从此,荇菜开始在双桂湖繁衍生息,如今已壮大到五百多亩。每年花开时节,双桂湖荇菜花开似繁星,湖面花海荡漾,与远方起伏的山丘辉映,好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一艘清漂船从远处缓缓而来,沿湖岸划出大大的弧。船至跟前,我好奇地问清漂工师傅,为何绕这么远的弯路?师傅一边清漂,一边笑道,怕伤到荇菜、惊着鸟儿,所以清漂船不直穿湖心,也不从荇菜中过,只沿着岸边轻轻地划行。“这当然会增大工作量咯,但保护环境,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吗?”师傅淡淡的一句话,却让我瞬间悟到,双桂湖何以能成为双桂湖。

  饱餐后的野鸭昂然游过绿毯般的荇菜,在湖面上拖出几弯优美的水痕。岸边,几辆自行车飞快地驶过,洒落一串年轻的笑声。一群散步的老人说笑着走过……

  我感叹,双桂湖如此之美,我要每个季节都来看它。当地的朋友却说,何止?双桂湖每月、每天、每个日出日落都不一样,值得你常来看、反复品……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