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6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看到了柬中农业合作的新机遇”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6日   第 03 版)

  “同学们,柬埔寨的农业支柱是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中国江苏省是鱼米之乡,双方合作前景广阔。”这是日前柬埔寨“鱼米走廊”建设人才(江苏)研修班的“鱼稻共生养殖技术”课上,中国专家的开场白。

  这节课以圆桌论坛的方式展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家宏精心准备的课件满是农业种植的图片和视频,让柬埔寨学员们一目了然。带着对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的浓厚兴趣,学员们在课堂上向张家宏提问,15分钟的课间休息也是在讨论中度过的。

  共建“鱼米走廊”是中柬农业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促进柬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此次为期13天的研修班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承办,来自柬埔寨研究机构、农业部门及企业的12名学员参加。

  负责课程设计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新农学院副院长花茜介绍,制定课程方案前,在柬埔寨访学的省农科院研究人员对当地的农情进行了调研,了解到水稻种植及淡水鱼养殖是柬埔寨农业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技术、选种与试点推广等符合柬埔寨农户的实际需要。

  “我所在的企业从事大米加工和出口,这次研修班对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柬埔寨高棉食品集团副总裁黄慧英介绍,她在课堂上了解到“稻鸭”“稻虾”“稻蟹”等多种共作模式及各自特色,计划回国后与合作的农户尝试适合本土品种的共作模式,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在南京市高淳区的一家智慧农场,一堂观摩实践课也给黄慧英留下了深刻印象。“从种到收全程都实现了机械化,这种生产方式让劳作不再辛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黄慧英告诉记者,期待未来能与江苏的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开展合作。

  “在江苏农村地区,我观摩了现代化农业合作社,看到农户运用新技术和农机具种植杂交水稻,提升了产量,增加了效益,也实现了增收。”柬埔寨农业研究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波占提表示,农业是柬埔寨的支柱产业之一,柬埔寨十分重视开展对华农业合作。“研修班就像一扇窗口,让我看到了柬中农业合作的新机遇。”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