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快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人民时评)

申少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4日   第 05 版)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回应群众诉求、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往深水区挺进的必然要求

  

  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北京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印发。根据方案,医学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共181项,医学影像检查互认项目共300项。

  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惠民之举。不少患者都有这样不愉快的就医体验:看同一种病,换一家医院甚至换一个院区、换一个科室,检查检验还得再来一遍,费钱又费时。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检查检验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中占比约三成。可见,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此外,患者不用做重复检查,也可节约就医时间,提高就诊效率,改善就医体验。

  2022年3月正式施行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应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相关部门持续落实和推进,但群众在就医过程中重复检查检验现象依旧存在。原因何在?一些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质量不高,是其他医疗机构不认结果的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和完善统一的技术和质控标准,推进各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项目同质化,既可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又能让人民群众在求医问药时不闹心、更省心。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助力打通数据壁垒的有效方法。比如,上海市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甘肃省打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200多家二级医院接入平台,共享各类检查检验报告8000多万份。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将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化,有助于实现医院间共享。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也要完善监管职能,强化医疗健康数据保护,保护好患者隐私。

  不可否认,如果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相关业务量会减少,收入难免受到影响,因而缺乏互认的动力。这就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来激发医院的内生动力。率先推行互认服务的浙江省,针对互认导致医院收入减少的情况,采取了医保区域预算总额和单个医疗机构预算总额均不做调减的办法,以消除医院方面的顾虑。从实践看,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应同步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确定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更多体现检查检验外的医疗服务的价值,引导医疗机构更加注重医疗服务质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回应群众诉求、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往深水区挺进的必然要求。加强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打通难点、堵点,积极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