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增强创新自信(思想纵横)

王 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1日   第 09 版)

  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九天揽月,探索不止、创新不止。从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到嫦娥六号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中国人的探月之路不断向前,这是我国航天工作者不断增强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创新自信,是创新主体对自身能够完成创新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信心,是在创新活动中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一种攻坚精神。创新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科技领域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增强创新自信,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自信是中国人素有的精神气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科技创新的不凡历程,体现着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和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1955年,归国不久的钱学森见到了陈赓。陈赓问他:“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凭着这样的自信,我国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不少国之重器,极大增强了新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力。今天,我们增强创新自信,具有更坚实的基础、更充足的底气。新时代以来,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充满自信。

  增强创新自信,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确定方向、寻求突破。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创新。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液态锂电池到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在长期研发投入积累的技术优势基础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我们要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增长点、注入新动能。要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从国家紧迫需求出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

  当前,我们正在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增强创新自信,就要增强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自信,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领跑,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敢于探索科学“无人区”,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推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