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双河洞(随笔)

周钰姣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20 版)

  仲春,清晨,千万缕阳光从云层中泻下。晨曦生烟,雾气弥漫,山谷半梦半醒。溯着水流,穿过洞门,我跨进黔北绥阳县的“地心之门”——双河洞,跨进亿万年漫漫时光。

  视觉尚未适应光线的遽暗,身子已感受到了气温的骤降,沁凉扑面。双河洞内的布置深谙主次之道,极为简净的灯光只为衬托造化天工之美。

  嘀嗒,嘀嗒……滴水穿石,滴水也成就石。亿万年的时光中,一滴一滴的水,把那些延绵数百公里、远在大地深处的石头塑造成惊世美景,仿佛为石头浇灌出了生命。

  触目皆石,且风情万种。这里的石头皆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它们或纤,或丰,或行,或卧,或奔,或舞……这些若有生命的石头,它们不工不琢,在没有光影的万古长夜里何其寂寥又何其自在。置身于这神秘幽邃的石与水的世界,用目光摩挲着这些亿万年的水滴与石头,一时分不清是幻象、梦境,还是现实。

  流水在几步开外静默无声。明黄灯光中,石头们具有透明的质感,反射出柔和的光。伸手轻抚石壁,圆润、细腻、冰凉。这些质地密实的石头内部似乎是轻盈空灵的,密布着无数细微的脉络,如海绵般缓缓将水吸纳,水也如血液在石头的体内循环涌动。鼻尖凑近,湿润的水腥气,如石头的呼吸。

  仅仅是石头,就足以让人震撼到难移脚步了。陪同的朋友催促我前行,他说,双河洞里瀑布、溶洞、峡谷,比比皆是;山奇、水灵、谷美,处处成景。双河洞那么长,我们才刚迈进门而已。

  双河洞究竟有多长?朋友是当地人,他自豪地告诉我:已测得的深度超过九百米,长度超过四百公里——这相当于从北京驱车到山东济南的距离。而这,仅仅只是双河洞已被探明的长度,并非它的实际长度。所以,我这个“双河洞究竟有多长”的疑问,朋友也不能给我答案。

  谁能想到呢?山谷之下,大地深处,竟藏着如此瑰丽壮观的山河。

  遥想三百多年前,徐霞客就曾踏上黔地,探索过众多洞穴。他用他的双脚,用他手中的笔,记录下了雄奇壮美的山川和神奇诡秘的喀斯特地貌。但遗憾的是,他探幽寻秘的步伐并没有踏入双河洞。若他知道这一错过,定会长叹惋惜。如今,双河洞惊艳世人。千姿百态的石柱、石花、钟乳石,其巨大与瑰丽一次次冲击着人们想象的极限。

  一路蜿蜒走来,我惊诧于洞中水体的娴静。若不是灯光映照,甚至注意不到它的存在,以至于突闻水声,会感到一阵欣喜,忍不住侧耳倾听。水声潺而不喧,溶洞深处越来越浓的寂静放大了水声,也让它们更为纯粹。

  光渐亮,突然,一派翠色跃入眼帘。这样的绿是会闪光的,让人的心也为之一颤。石径一弯,豁然开朗,峭石危崖间,一道峡谷峙立眼前,绝壑千仞,耸天捧云,欲飞欲倾。峡谷为绳,长瀑为练,将我引进更深邃处。一个接一个的水潭,清澈透亮。倒影里的钟乳石,跟实体一样清晰,水中空中互为一体,共造一个琉璃世界。太美了!我连声赞叹。朋友嘴角轻扬:你才看到多少?双河洞八条主洞,两百多条支洞,五条地下河,洞上有洞、洞中套洞,还有地下瀑布、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哪一个不是壮观至极、精美绝伦,根本看不完。

  随着探洞的深入,双河洞这幅时光长卷正慢慢被打开,缤纷的生命跃然卷上——透明钩虾、裸中盾蛛、桂花泰莱蛛、小沟黔行步甲……除了鲜活的生命,洞内还发现了多种生物化石。众多奇特的洞穴生物仿佛穿梭于亿万年间,让漫长的时光在此处重叠,也让双河洞的神秘更加引人遐想。

  半日探奇仍不及万一,这山腹之中到底还藏有多少秘密?没人知道。只知道,它是我们所寄居的这颗星球内心的细微一穴。这仙境般别有洞天的双河洞,仿佛存在于时间之外,纵然身处漆黑世界,依旧石水缱绻、暗自璀璨。

  双河洞留给我的,是对地球和时间的敬畏,还有无穷的想象和期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