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省虞城县刘集乡刘皮村培育特色产业——

发展庭院经济 助力村民增收(帮扶县驻村手记)

本报记者 赵 昊 健康时报记者 韩金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6 版)

  天刚蒙蒙亮,河南省虞城县刘集乡刘皮村就“热闹”起来,一声声鸡鸣此起彼伏。55岁的刘皮村村民卢守峰起了个大早,到邻居家买了5个五彩蛋鸡下的绿皮鸡蛋。“今天早饭有煮鸡蛋,这蛋真不错,孙子、孙女都爱吃。”卢守峰边说着边给记者递了个鸡蛋,还热乎着。

  啥是五彩蛋鸡?“你瞅瞅它们下的蛋,是不是颜色不一样。”刘皮村党支部书记卢英民拿起几个鸡蛋向记者展示。仔细一看,绿皮、白皮、黄皮的都有。“这可是我们刘皮村的特色产业,是发展庭院经济的产物。”卢英民说。

  在村民家串门,时常看见成群结队的五彩蛋鸡,遇到人也不躲。在村子里散步,不经意间会发现和蛋鸡相关的小“彩蛋”——或是与鸡有关的彩绘,或是鸡蛋的烹饪做法展示。许多人家门口挂着“五彩蛋鸡养殖户”的标志牌,上面写有户主姓名和联系方式。在两周的驻村时间里,记者借助这些标志牌,对这些人家更加熟悉。

  不过,一年前村里引进五彩蛋鸡项目时,却并不顺利。“当时村里结合实际,与外面的公司合作,尝试在村里推广五彩蛋鸡项目。”卢英民回忆,不少村民有顾虑,不愿加入,一怕自己不懂技术、鸡蛋产量不高,二怕缺乏销路、产品卖不上价。

  为了减少村民的后顾之忧,刘皮村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提供鸡苗、技术培训及产品回购,村两委引导成立的五彩蛋鸡养殖合作社则扮演着“桥梁”角色,负责鸡舍搭建、饲料供应及鸡蛋统一收购。农户只需支付鸡苗款的七成,剩余部分以产出的鸡蛋抵扣。合作社按每枚鸡蛋0.9元至1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收购,公司再以每枚1元至1.05元的价格从合作社收购,并负责对外销售,从而形成稳定的产业链条,实现共赢。

  这一模式首先在部分有意愿的家庭中开展试点。渐渐地,村民们看到养鸡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纷纷主动申请加入。

  年近80岁的村民卢超骏,就是养殖户之一。儿女在外生活,由于舍不得离开家乡,卢超骏选择留在村子里,平时与老乡亲们下下象棋、听听豫剧。“总想找点事儿干,既能打发时间,又能补贴家用。”卢超骏抱着这种想法,加入了五彩蛋鸡养殖行列。

  在卢超骏家的小院里,记者见到一个三层鸡笼,里面养了约40只五彩蛋鸡。到了补充饲料的时间,卢超骏用长柄铁勺舀了一勺自制的玉米饲料,均匀撒在喂食区,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饲料都是平时卖剩下的玉米碎、大豆。每天只需要早晚各喂食两次,挺省事的。”卢超骏说。

  饲养过程省时省力,增收效果实实在在。卢超骏饲养的五彩蛋鸡产蛋率高达90%,平均每天收获30多枚鸡蛋。除自家食用外,多余的鸡蛋卖给合作社,每年可以赚五六千元。

  眼下,刘皮村已有120多户村民加入五彩蛋鸡养殖队伍。五彩蛋鸡存栏量达到6400多只,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如今,刘集乡有越来越多的村子正因地制宜,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庭院经济产业类型。“我们在全乡推广刘皮村庭院经济成功经验,进一步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潜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力。”刘集乡党委书记杨保华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