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为育儿妇女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纵横)

艾 丹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第 08 版)

  近年来,全国多地都在鼓励企业为育儿妇女提供“妈妈岗”,以便妈妈们能更好平衡工作和育儿。一些全职妈妈并非不想重新工作,只是囿于家庭负担没办法抽身。而专为妈妈们开设的岗位,工作时间灵活,提供了兼顾工作与家庭的选项,广受欢迎。

  让妈妈们不因带娃而牺牲职业发展,需要有更多类型、更强保障的“妈妈岗”。从现实来看,手艺工、客服、配送员等是“妈妈岗”的主要类型。这些岗位上手快、上班灵活,对技能要求不高,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些“妈妈岗”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福利保障不到位。随着社会发展,“妈妈岗”的设置应与时俱进,要加强职业培训,提供多元选择,统筹解决“有没有”和“好不好”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妈妈们的多元需求。

  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谁来带娃”的问题更加凸显。给育儿妈妈们松绑,让她们能重返职场,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必要解决好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加快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有效补齐托育服务短板,加强对硬件设施、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才能解除妈妈们的后顾之忧,让她们安心投入工作。

  “妈妈岗”事关万千家庭,彰显企业社会责任。从山东、湖北、广东等地的探索来看,有的鼓励用人单位拿出部分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设置“妈妈岗”,有的对符合条件申报“妈妈岗”的灵活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有的对提供“妈妈岗”的用人单位减扣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相关税费。设立“妈妈岗”,不单是提供一份工作,还要从社会保障、劳动权益、企业责任等层面凝聚合力,共同为育儿妇女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也要看到,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畅通育儿妇女就业渠道,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期待未来有更多举措,进一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为妈妈们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支持。

  (摘编自《湖北日报》,原题为《“妈妈岗”在名更在实》)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