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同步辐射光“照亮”微观世界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本报记者 吴月辉 黄晓慧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6日   第 07 版)

  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

  上海光源内景。
  以上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坐落在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是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从高空俯瞰犹如一个巨型的鹦鹉螺。5月15日,上海光源再添羽翼——建设6年多的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将正式投入运行。

  2009年5月6日,上海光源首批7条实验线站正式对用户开放。上海光源主要由圆环状的同步辐射加速器和一条条各具特色的光束线站组成,犹如一台“超级显微镜”,其产生的高品质同步辐射光可以“照亮”微观世界,揭示物质微观结构生成及演化机制。

  有了上海光源的“助攻”,我国科研人员在原子、分子尺度上解析和研究了许多重要的物质微观结构和作用机理,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能源环境、医学等学科前沿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主要目标,在上海光源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立先进、系统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与综合研究手段,全面强化和拓展实验能力。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6条性能先进的光束线和实验站、拓展光源性能、建立用户辅助实验室和用户数据中心等。工程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全部建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副经理邰仁忠说,通过上海光源线站工程的建设,项目团队攻克了百余项核心关键技术、核心器件和整机设备,建成了一批关键性能指标位居国际前列或独有的光束线站,使得上海光源的实验研究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同时,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采取“建好一批、开放一批”的模式,工程试运行期间,新建线站已服务约8万小时,用户发表科学论文近500篇,并为35家国内领军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